昔爱西城记,华易许遍窥。
醉持龙节舞,寒借鹿裘披。
只忆山中乐,宁期世外悲。
及传南岳剑,难驻赤城师。
毕道能无待,玄科本有期。
紫宫新坐席,金箓古威仪。
菌石哀泉咽,松花泣露垂。
他年归白鹄,尚慰里民思。
【注释】
茅山:即茅山道院,位于今江苏句容县茅山。四十四代宗师:指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华易:唐玄宗时,道教羽士王远,号华阳子,常以道服见人。许:希望。龙节:道士之杖也。披:披衣而卧。只忆:只记得。山中乐:在山中快乐。宁期:岂愿。南岳剑:南岳的宝剑。赤城师:《庄子·外物》载:“南方有鸟,其名为蒙鸠,以羽为巢,以桑为橑,天地之间,令鸟为雌,未尝见。”《尔雅·释地》郭注:“南岳,衡山;赤城,丹丘也。”毕:毕沅,字紫石,清代著名学者。《玄科》:道家经籍。无待:无所等待。玄:玄门、道家。本:本来。新坐席:指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升仙后的新座位。金箓:古代帝王授予道士的符录。威仪:庄严的仪表。菌石:苔藓石头。哀泉咽:形容声音哀婉。松花泣露垂:形容景色凄美。白鹄:白色野雁。里民思:乡里的人们思念。
【赏析】
此为一首题咏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毕道)升仙的诗。诗人追忆与真人交往的情景,抒发了对真人的崇敬之情和对真人升仙的惋惜之情。
“昔爱西城记,华易许遍窥。”开头两句是追忆与茅山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交往的情景,表达了对真人的敬仰之情。西城即茅山,牧斋真人曾在这里修炼成仙。《庄子·外物》说:“南方有鸟,其名为蒙鸠,以羽为巢,以桑为橑,天地之间,令鸟为雌,未尝见。”可见“华易”就是蒙鸠,它以道服示人,所以诗人称之为“华易”。
“醉持龙节舞,寒借鹿裘披。”这两句写诗人与真人交往的情景,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龙节、鹿皮都是仙人所佩带之物,这里用以代指真人。“醉”字说明两人关系亲密,“舞”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真人的喜爱之情。
“只忆山中乐,宁期世外悲。”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真人的敬仰之情和对真人升仙的惋惜之情。山中乐指的是真人在山中修行的快乐生活,世外悲则是诗人对真人升仙后的寂寞生活的感慨。
“及传南岳剑,难驻赤城师。”“及传”即得到,“南岳剑”指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传授给他的宝剑,“赤城师”指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的法号。“难驻”即难以留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把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毕道的法号传给毕道之后,毕道便无法留在人间继续他的修行生活了。
“毕道能无待,玄科本有期。”这两句是对毕道的赞叹之情的抒发,意思是说,毕道已经得到了真正的修道之道,不需要再等待什么了;而真正的修道之道本来就是存在的,不会消失的。
“紫宫新坐席,金箓古威仪。”这两句描写毕道升仙后的情景,意思是说毕道在紫宫中安放了新坐席,身着金红色的道袍,威严庄重的样子就像古时候的仙人一样。
“菌石哀泉咽,松花泣露垂。”这两句写毕道升仙后的景象,意思是说毕道升仙后,他居住的地方的菌石上滴落着哀婉的泉水,松树枝头上挂着像眼泪一样的露珠。
“他年归白鹄,尚慰里民思。”这两句是诗人对毕道升仙后寄予的期望,意思是说毕道升仙后,他一定会回来看望自己的故乡,那时家乡的人们一定会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