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碧岩里,为余话幽栖。真诀自从茅氏得,风流还与远公齐。
满堂空翠如可扫,而君解来一何好。白玉麈尾谈重玄,琉璃砚水常枯槁。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世人闻此皆掉头,就中与君心莫逆。
袖拂紫烟去,空中闻天鸡。借问苏耽鹤,早晚向江西。
【注释】:
集太白——集李白诗。
碧岩——山名,在今江西上饶县西南。
茅氏——指唐代诗人茅子方。据《唐才子传》载,茅子方曾隐居于庐山之东的南溪,自号碧岩居士。此句言从茅氏得真诀。
风流——高雅超逸的风度。与远公齐——与慧远大师的风度相媲美。慧远大师是东晋僧人,为佛教净土宗创始人。
空翠——青翠欲滴的山林。可扫–可以扫除。
白玉麈尾谈重玄–用白玉麈尾拂尘,谈论深奥的道理。重玄,佛教语,即二而一、一而二的意思。
琉璃砚水常枯槁–用琉璃做的砚台里的水总是干涸。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形容云杉高耸入云,白石嶙峋突兀。
世人闻此皆掉头–世人听到这等景象都转身离去。
就中与君心莫逆–其中有你与我心意相通。
袖拂紫烟去–袖子拂过紫色烟雾飘散的地方。紫烟,这里指山岚。
天鸡–古代传说日出时有鸡啼三声。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神仙传》记载,苏耽为汉代人,能骑龙飞行,后化为黄龙。向—往。
【赏析】:
本词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的对象是僧净月。作者通过写景抒怀,以赞美僧净月的清高脱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首句写僧净月的住所,主人住在碧绿的岩石里,为的是和我谈话。“碧岩”和“主人”相对,突出了主人居处的环境幽美。第二句赞僧净月从茅氏那里学到真诀,其风流才略也和远公(即慧远)一样高超。“茅氏”指茅子方。茅子方字安期,又号碧岩居士。他是唐代著名的道士,隐居于庐山东南面的南溪。据《续仙传》称,他曾在南溪筑室隐居,自号碧岩居士。“茅子方”即指他。“茅”字既表明了作者对茅子方的崇敬,也暗示着两人的交往,因为作者后来也做过道士。第三句说,满堂都是空翠欲滴的风景,而你却喜欢来我这儿。“空翠”,指山林间浓密的绿色。“而君解来”,是说你能如此喜欢。“解”,了解,懂得;“来”,来我这里,表示欢迎,这里是“来到”的意思。第四句说,我用白玉麈尾轻轻拂尘,和你谈论深奥的道理。“麈尾”,佛家用来驱邪的用具,形似马鞭。第五句写僧净月的雅致:他用琉璃砚池中的水研墨,但墨水总是干涸了。“琉璃砚水”,指琉璃制成的砚池中的清水。“常枯槁”,意思是墨水总是干涸。“白玉麈尾谈重玄”,是赞扬僧净月的高洁品格;“琉璃砚水常枯槁”,是赞美他的清心寡欲。第六句写僧净月与自己志趣相投;“苍苍云松”,是形容云杉高耸入云,“白石”是形容白石嶙峋突兀。“苍苍”是形容颜色鲜明;“拂”,动词,擦过。“拂彼”即拂这些白色的云松和白色的石头。“拂”,擦过;“彼”,指那些白色的云松和白色的石头。“世人闻此皆掉头”,是指世上之人听到这样美妙的境界都要转身离去。“掉头”,掉转身体,掉转念头。第七句说,衣袖拂过那片紫色烟雾飘散的地方,听到了清晨报晓的天鸡啼声。“紫烟”,指山岚或云雾。“天鸡”,传说中的报晓的仙禽。第八句说,请借给我苏耽的仙风道骨吧,什么时候才能到江西?“苏耽”,传说中的仙人,他能骑龙飞行,后化为黄龙。“向”,往。“早晚向江西”,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到江西去呢?“早晚”,指时间早晚;“向”,往;“江西”,指南方。
全词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人物的描写,赞美了僧净月的高洁品格、雅致情趣和超凡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