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春欲暮,散漫复霏微。
未得为萍去,先来作雪飞。
带泥粘燕嘴,和雨点人衣。
乡晚东风急,飘零无所归。
【注释】
杨花:即柳絮,柳树的种子。霏微:细密的样子。萍: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和雨点人衣:沾着雨水落在人的衣服上。
【赏析】
《杨花》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抓住杨花飘落的特征,描绘其轻盈飘忽的形态,以“带泥”“粘燕嘴”“点人衣”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杨花的飘飞状态,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消逝、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叹之情。全诗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池塘春欲暮,散漫复霏微。
未得为萍去,先来作雪飞。
带泥粘燕嘴,和雨点人衣。
乡晚东风急,飘零无所归。
【注释】
杨花:即柳絮,柳树的种子。霏微:细密的样子。萍: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和雨点人衣:沾着雨水落在人的衣服上。
【赏析】
《杨花》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抓住杨花飘落的特征,描绘其轻盈飘忽的形态,以“带泥”“粘燕嘴”“点人衣”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杨花的飘飞状态,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消逝、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叹之情。全诗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暮春:指春末。杂兴:即随兴而写,不拘一格的诗。柽(chéng):一种落叶小乔木。额(è):门扇上画着图案或花纹的地方。书幌:有帘子的小窗。旧春:过去的春天,喻已逝的光阴。 【赏析】 这首《暮春杂兴》,写的是一幅春末的图画:满地都是杨柳荫,野水新涨,粉墙之上落满了尘灰。一对蝴蝶飞进书房,在纱窗上翩翩起舞,似乎还绕着残花寻找着什么。全诗以“暮春”为题,却无一字明言春光将尽,而是从杨柳、书幌
野塘风紧涨涟漪,桃花春寒发尚迟。 山色晚晴青不了,倚筇忘却立多时。 译文与注释: 1. 译文: - 野塘在风的作用下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桃李树因春寒而开花较晚,尚未盛开。 - 傍晚时分的天空晴朗,然而山上的颜色却因为春雨的洗礼显得有些暗淡。 - 我靠着手杖站立,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2. 注释: - 野塘:指郊外的水塘。 - 风紧:形容风力很大。 - 涨涟漪: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作答。 本诗是一首登高望远的抒情之作。首联写登山所见:登上报恩寺阁高高的楼台四下观望,视野十分开阔;极目远眺,青山连绵起伏,一直伸展到天边云端。颔联由远景转向近景,描绘一幅水村图:“水村漠漠连天远,垄树沈沈带雨寒”。水边的村庄稀疏疏散
以下是对《暮春杂兴五首 其二》逐句的注释翻译和赏析: 门掩东风柳色深,暮寒脉脉透衣襟。 春天最是无凭准,一日才晴一日阴。 注释翻译: - 门掩东风:“掩”在这里有关闭之意,“东风”指的是春季温暖的风。这句表达了诗人将门关严,以免春风吹进屋内的情景。 - 柳色深:形容柳树新长出的嫩绿颜色浓郁而深远。 - 暮寒脉脉:暮色中透出的寒冷如同脉搏般持续不断。这里的“暮寒”指夜晚的低温
【赏析】 此篇写冬日偶成的景与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首句写“清霜欲重小春天”,点明时节是深冬,但天气转晴,阳光明媚,春意融融,万物开始复苏。“小春天”三字,既写出了冬天里春天的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向往。次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杨柳萧疏,带着晓烟。杨柳枝条细长柔软,迎风摇曳,柳絮飘飘;而柳叶则已经泛黄,显得萧疏
注释:湘云把碎剪的春衣裁剪成衣物,步入青山映照着夕阳。我已经没有心思去打渔和猎取,野禽为何也会惊飞。 赏析:此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湘云碎剪作春衣”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接着,“步入青山映夕晖”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漫步在青山之中,欣赏着夕阳余晖的景象。最后,“我已无心事渔猎,野禽何事亦惊飞”两句
【注释】: 暮春(晚春)杂兴五首 其五 红药花开春欲归,绿杨阴暗燕争飞。 晚来一阵东风雨,又送馀寒上客衣。 暮春时节百花盛开,春天将要返回了,而柳树的嫩叶还郁郁葱葱,燕子在树上争着飞起来。 傍晚,忽然刮起一阵狂风,雨点打在身上,冷得刺骨,好像把春天的余温都赶跑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红药花开春欲归”写春花盛开,春天即将结束。“绿杨阴暗燕争飞”写杨柳阴翳,燕子争先恐后地飞回巢中
【注释】 ①感旧:诗人触景生情而写的一首七绝。 ②绿杨萧瑟飐秋风:绿杨树叶因秋风萧瑟而飘零飒飒作响。飐,风吹物使之摆动的意思。 ③客去门间酒盏空:客人走了,酒坛里空空如也。盏,一种古代饮酒用具,圆形的。 ④绮席:精美的丝织品制成的筵席。 ⑤画楼:雕梁画栋的楼房。 ⑥赏析:此诗写诗人秋夜独坐画楼,触景生情,怀念友人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句句不离秋、月、人三景,而“客”字贯穿始终,构思巧妙,语言精炼
注释:三江指的是长江的下游三段,即江西、江苏、安徽境内的长江。汗漫游指在江边游玩。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吴越两国的谋臣越国大夫范蠡与仇雠吴国的伍子胥,讽刺了他们生前功高震主,死后被追封为神的行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判和对现实政治的看法
绿杨深处画桥横,风掠平湖碧浪生。 待得笙歌城郭去,苎袍筇竹自闲行。 注释与赏析: 1. "绿杨深处画桥横":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景象,绿色的杨柳掩映中一座精致的小桥横跨,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艺术品。画桥的形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份美好景致的欣赏和珍惜。 2. "风掠平湖碧浪生":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春风拂过湖面,激起波纹,形成一层层碧绿的波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并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效果。然后根据注释中的解释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再进行赏析。 “壮气干牛斗,孤怀凛雪霜。”这两句的意思是:荆轲豪情冲天入云,他满怀壮志,面对严寒的风霜而毫不畏惧。 “只知酬太子,不道负田光。”这两句的意思是
【注释】 兹游:这次出游。无伴侣:没有同伴同行。远树:远方的树林。依依:形容树木繁茂,枝条繁多的样子。日落:太阳即将落山。征帆:出征的船帆。天寒:天气寒冷。过客:旅途中的行人。断云:被风吹断的云彩。随竹锡:随风飘荡着。竹锡,指寺庙中燃竹作成的香,随风而动,故称竹锡。残雪:未融尽的雪。麻衣:用麻布制成的衣服。应渡西湖去:该渡过西湖了。应,应当。翠微:青翠的山色。 赏析:
邓隐君牧 标格类孤鹤,翩然独往还。 译文:他的志向和气节,就像一只孤独的鹤,自由自在地飞翔,独自往来。 注释:标格,志向;类,比作;翩然,轻盈自如的样子;独往还,独自来往。 赏析:这句诗用“类孤鹤”比喻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气节,表达了他追求高洁、独立自主的品质。 弹琴坐白石,把酒看青山。 译文:在白石上弹奏着琴,看着青翠的山峦。 注释:弹琴,弹琴奏乐;坐,坐下来;白石,白色石头;把酒,举杯饮酒;看
注释: 1. 泽国东南郡,迢迢接会稽:在东南的泽地中有一个郡,与遥远的会稽遥遥相接。 2. 人烟逢海断,山木与云齐:人们所居之处被大海隔断,山上的树木也与云雾平齐。 3. 夜汲分波月,晨征候店鸡:夜晚去打水时月光洒满水面,早晨赶路时听到店中的报晓鸡声。 4. 却愁孤锡返,草暗竹房西:却因忧虑这孤独的使者要回到家乡,而让那茅舍四周的草木显得阴暗,竹屋也显得幽静。 赏析:
蟋蟀 西风吹蟋蟀,切切动哀音。 易入愁人耳,难惊懒妇心。 寒灯孤馆外,秋雨古城阴。 听极无由寐,终宵费苦吟。 译文: 西风吹过蟋蟀,发出凄凉的叫声,容易进入人的耳中,使人感到忧愁;但很难使懒散的人感到惊慌。在寒冷的灯光下,孤独的旅馆外面,秋天的雨水打湿了古老的城市。听了很久没有睡意,整夜都在苦苦地吟诗。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通常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夜晚出来活动。 - 西风
【注释】 ①暝投:傍晚,天色已晚。云际:指云中。 ②深殿(diàn):指山寺深处的殿堂。一灯微:一盏灯光微弱。 ③出:出现。 ④涧声:指山涧的水声。经雨急:经过一场雨水。 ⑤林影:指树林的影子。入秋稀:进入秋天后显得稀疏。 ⑥明发:天明。寻征道:寻找前往京城的路。还愁:仍然担忧。露湿衣:衣服上的露水湿了。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赴京途中,宿于山寺,次韵子封先生之作。首联“暝投”点明时间是在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