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过江城,西斋秋气清。
梦回孤枕上,无处不虫声。
【解析】
本词为作者晚年所作,写于他隐居西斋时。上片写夜深独处的情景。“晚雨”、“西斋”,点明时间、地点。“过江城”,“孤枕上”二句,由景及情,以景衬情,写夜深独处时的心情。“梦回”“无处不”,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下片写秋夜虫声。前三句总起,后三句分说,先从视觉角度写所见,再从听觉角度写所闻,最后写所见所闻的联想。
【答案】
西斋秋夜(其一)
晚雨过江城,西斋秋气清。
梦回孤枕上,无处不虫声。
译文:
傍晚的细雨已经掠过江城,西斋的秋天气息清新。
深夜醒来独自躺在枕头上,到处都是蟋蟀的鸣叫声。
赏析:
此篇描写诗人在西斋中夜坐时所见和所闻,表达了作者晚年的孤独寂寞之感。上片写夜深独处于西斋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夜雨,次句即西斋。“晚雨过江城”,是实,但“西斋秋气清”,则又虚。西斋,即作者的居室。秋风萧瑟,雨过之后,西斋中显得更为清寂了。“梦回”二字,既点明时间已是夜深,又暗示其人已入梦乡,从而引出下文。“孤枕上”,点出人物,表明这是一次孤寂的夜晚。“无处不虫声”,既写秋夜蟋蟀之声此伏彼应,不绝如缕,也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内心感受,更烘托出西斋的幽冷和诗人的孤寂。
下片写西斋中所见的景物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前三句是总述,“过江城”是实,西斋之“孤枕上”是虚;“秋气清”是实,“无处不虫声”是虚。后三句是从视觉角度写所见:窗外有落叶随风飘零,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蟋蟀声不断。最后一句是联想,将所见所闻联想到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梦回”二字,既是实写,又含有隐喻,既指梦中回到故国,又暗指自己身居异域,怀念故土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