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随流水出,闲趁白云归。
步石苔侵屐,攀松露滴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准确筛选、组合句子。“闲趁白云归”意为“悠闲地赶上白云归来”;“苔侵屐”意为“苔藓爬满了鞋子”;“攀松露滴衣”意为“攀着松树,露水洒在身上”。
【答案】
偶随流水出(偶尔随着溪水流出山来)
闲趁白云归(悠闲地赶上白云归来)
步石苔侵屐(踏着石头上的苔藓)
攀松露滴衣(攀着松树枝叶,露水沾湿了衣服)
偶随流水出,闲趁白云归。
步石苔侵屐,攀松露滴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准确筛选、组合句子。“闲趁白云归”意为“悠闲地赶上白云归来”;“苔侵屐”意为“苔藓爬满了鞋子”;“攀松露滴衣”意为“攀着松树,露水洒在身上”。
【答案】
偶随流水出(偶尔随着溪水流出山来)
闲趁白云归(悠闲地赶上白云归来)
步石苔侵屐(踏着石头上的苔藓)
攀松露滴衣(攀着松树枝叶,露水沾湿了衣服)
【注释】 暮春:指春末。杂兴:即随兴而写,不拘一格的诗。柽(chéng):一种落叶小乔木。额(è):门扇上画着图案或花纹的地方。书幌:有帘子的小窗。旧春:过去的春天,喻已逝的光阴。 【赏析】 这首《暮春杂兴》,写的是一幅春末的图画:满地都是杨柳荫,野水新涨,粉墙之上落满了尘灰。一对蝴蝶飞进书房,在纱窗上翩翩起舞,似乎还绕着残花寻找着什么。全诗以“暮春”为题,却无一字明言春光将尽,而是从杨柳、书幌
野塘风紧涨涟漪,桃花春寒发尚迟。 山色晚晴青不了,倚筇忘却立多时。 译文与注释: 1. 译文: - 野塘在风的作用下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桃李树因春寒而开花较晚,尚未盛开。 - 傍晚时分的天空晴朗,然而山上的颜色却因为春雨的洗礼显得有些暗淡。 - 我靠着手杖站立,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2. 注释: - 野塘:指郊外的水塘。 - 风紧:形容风力很大。 - 涨涟漪: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作答。 本诗是一首登高望远的抒情之作。首联写登山所见:登上报恩寺阁高高的楼台四下观望,视野十分开阔;极目远眺,青山连绵起伏,一直伸展到天边云端。颔联由远景转向近景,描绘一幅水村图:“水村漠漠连天远,垄树沈沈带雨寒”。水边的村庄稀疏疏散
以下是对《暮春杂兴五首 其二》逐句的注释翻译和赏析: 门掩东风柳色深,暮寒脉脉透衣襟。 春天最是无凭准,一日才晴一日阴。 注释翻译: - 门掩东风:“掩”在这里有关闭之意,“东风”指的是春季温暖的风。这句表达了诗人将门关严,以免春风吹进屋内的情景。 - 柳色深:形容柳树新长出的嫩绿颜色浓郁而深远。 - 暮寒脉脉:暮色中透出的寒冷如同脉搏般持续不断。这里的“暮寒”指夜晚的低温
【赏析】 此篇写冬日偶成的景与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首句写“清霜欲重小春天”,点明时节是深冬,但天气转晴,阳光明媚,春意融融,万物开始复苏。“小春天”三字,既写出了冬天里春天的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向往。次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杨柳萧疏,带着晓烟。杨柳枝条细长柔软,迎风摇曳,柳絮飘飘;而柳叶则已经泛黄,显得萧疏
注释:湘云把碎剪的春衣裁剪成衣物,步入青山映照着夕阳。我已经没有心思去打渔和猎取,野禽为何也会惊飞。 赏析:此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湘云碎剪作春衣”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接着,“步入青山映夕晖”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漫步在青山之中,欣赏着夕阳余晖的景象。最后,“我已无心事渔猎,野禽何事亦惊飞”两句
【注释】: 暮春(晚春)杂兴五首 其五 红药花开春欲归,绿杨阴暗燕争飞。 晚来一阵东风雨,又送馀寒上客衣。 暮春时节百花盛开,春天将要返回了,而柳树的嫩叶还郁郁葱葱,燕子在树上争着飞起来。 傍晚,忽然刮起一阵狂风,雨点打在身上,冷得刺骨,好像把春天的余温都赶跑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红药花开春欲归”写春花盛开,春天即将结束。“绿杨阴暗燕争飞”写杨柳阴翳,燕子争先恐后地飞回巢中
【注释】 ①感旧:诗人触景生情而写的一首七绝。 ②绿杨萧瑟飐秋风:绿杨树叶因秋风萧瑟而飘零飒飒作响。飐,风吹物使之摆动的意思。 ③客去门间酒盏空:客人走了,酒坛里空空如也。盏,一种古代饮酒用具,圆形的。 ④绮席:精美的丝织品制成的筵席。 ⑤画楼:雕梁画栋的楼房。 ⑥赏析:此诗写诗人秋夜独坐画楼,触景生情,怀念友人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句句不离秋、月、人三景,而“客”字贯穿始终,构思巧妙,语言精炼
注释:三江指的是长江的下游三段,即江西、江苏、安徽境内的长江。汗漫游指在江边游玩。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吴越两国的谋臣越国大夫范蠡与仇雠吴国的伍子胥,讽刺了他们生前功高震主,死后被追封为神的行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判和对现实政治的看法
绿杨深处画桥横,风掠平湖碧浪生。 待得笙歌城郭去,苎袍筇竹自闲行。 注释与赏析: 1. "绿杨深处画桥横":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景象,绿色的杨柳掩映中一座精致的小桥横跨,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艺术品。画桥的形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份美好景致的欣赏和珍惜。 2. "风掠平湖碧浪生":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春风拂过湖面,激起波纹,形成一层层碧绿的波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山中”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以“寂寥空谷久相容,行道何须向别峰。”开篇,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在这里,“寂寥空谷”形容山中的空旷与静谧,而“久相容”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诗人认为,在山中生活不必追求外界的繁华与喧嚣,只需遵循自然的规律
赠叔恭 负笈担簦计已灰,归来萧寺掩莓苔。 呼猿别涧曾抛果,放鹤他山得看梅。 樵径雪晴芒屩出,江桥风熟布帆开。 反思身外无穷事,不直窗间水一杯。 注释: - 负笈担簦:形容背着书箱,拿着行李出门远行,准备外出求学或做官。 - 归来萧寺掩莓苔:回到寺庙后发现门前长满了青草和莓子,显得有些荒凉。 - 呼猿别涧曾抛果:在离别时曾经向山谷中呼唤过猿猴,并将一些果实扔向山谷。 - 放鹤他山得看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身前万事若浮尘 - 注释:眼前所有的事物都如同飘渺的尘土,比喻一切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 赏析:诗人用“浮尘”来形容世间万物,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2. 过眼从衡日日新 - 注释:转眼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也体现了他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法则的认识。 3. 蛙黾得时多意气 -
【注释】 1. 春兴:春天的感想。 2. 冉冉:渐渐,慢慢地。 3. 暮:傍晚,日落时分。 4. 悠悠:形容时间缓慢而从容的样子。 5. 特地:特别,与众不同。 6. 道:说,表示推测。 7. 杏花:杏树的花。 8. 寒:指天气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春天将至而天却变冷了的景色。首句“冉冉春将暮”,写出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次句“悠悠日欲残”则写出了春天已过半
【解析】 本词为作者晚年所作,写于他隐居西斋时。上片写夜深独处的情景。“晚雨”、“西斋”,点明时间、地点。“过江城”,“孤枕上”二句,由景及情,以景衬情,写夜深独处时的心情。“梦回”“无处不”,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下片写秋夜虫声。前三句总起,后三句分说,先从视觉角度写所见,再从听觉角度写所闻,最后写所见所闻的联想。 【答案】 西斋秋夜(其一) 晚雨过江城,西斋秋气清。 梦回孤枕上
【注释】孤馆:孤独的旅舍。秋夕:指深秋的夜晚或晚上。初暗:刚刚熄灭。虚窗:未糊窗户的洞子。月正明:月亮十分明亮。寒衣:单薄的衣服,即冬衣。补:缝补破洞。风递:风送来,即风传。砧(zhēn真):捣衣石。 【赏析】此诗写羁旅之愁,抒发思乡之情,全篇语言平实质朴、自然真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首句“孤馆灯初暗”是说诗人客居他乡,旅馆里初到之夜,只有昏黄的灯光陪伴着他,暗示诗人旅途的寂寞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