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鹃声急,春光大半非。
绿扶官柳暗,红点岸花飞。
竹坞消残霭,柴门掩落晖。
高人寻友罢,独抱一琴归。
【注释】
处处:到处。杜鹃声急:形容杜鹃啼声急促。鹃声急:形容春光已逝,杜鹃叫声急促。
春光:春天的美景。大半非:指春天的美好景色已经逝去大半。
绿扶:绿柳扶摇。官柳:古时称皇帝所种的柳树为“宫柳”。
岸花:岸边的花。
竹坞:竹林深处的地方。
柴门:用树枝、草等编的简陋的门。掩落晖:遮蔽着夕阳。
高人:志趣高远的人。寻友:找朋友。
【赏析】
《和蔡原英暮春杂咏二首》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王令(1032—1059),字逢原,一字逢原,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北宋诗人、文学家。曾历任太常博士。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监外州酒税,后终老于颍川之滨。其诗多感慨人生、议论国事之作。有《龙眠集》。
这是一组描写暮春景色的七绝。
首句开门见山:“处处杜鹃声急。”在暮春时节,杜鹃鸟不停地鸣叫,声音急促而哀婉,仿佛诉说着春天将要消逝,人们应该珍惜美好时光。次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光逝去的情况:“春光大半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
第三句写景:“绿扶官柳暗,红点岸花飞。”这句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绿柳扶摇而下,岸边的花纷纷凋谢,仿佛被红色的花朵点缀着一样。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比作人,形象地描绘出花儿凋谢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与凄凉。
第四句写景:“竹坞消残霭,柴门掩落晖。”这里的竹坞指的是茂密的竹林深处的地方,残霭是指残留的雾气,落晖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竹林深处的景象以及夕阳西下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尾联抒发情感:“高人寻友罢,独抱一琴归。”这里,诗人以“高人”自指,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他在寻找朋友之后,独自抱着一把琴回到了家中。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执着与坚定。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