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舍如鸡栖,稚子煦檐隙。
陂田不作垄,野水深及壁。
树老夕照黄,草枯寒烟白。
鱼罛设处处,民有食菜色。
农舍
农舍如鸡栖,稚子煦檐隙。
陂田不作垄,野水深及壁。
树老夕照黄,草枯寒烟白。
鱼罛设处处,民有食菜色。
注释:
- 农舍:农村的房屋。
- 如鸡栖:像鸡一样栖息在屋檐下。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煦:温暖的阳光。
- 檐隙:屋檐下的空间。
- 陂田:指池塘边的田地。
- 不作垄:不进行耕作。
- 深及壁:水流很深,可以淹没墙壁。
- 树老:树木因年久而变得衰老。
- 夕照黄:夕阳下的黄色光辉。
- 草枯寒烟白:寒冷的烟雾使得草木枯萎变白。
- 罛:捕鱼用的网。
- 民有食菜色:百姓们因为吃到了蔬菜而面带笑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景象。首句“农舍如鸡栖”,用“如”字作比,将农舍比喻为鸡栖息的地方,生动地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平凡与朴实。第二句“稚子煦檐隙”,则通过描述孩子们在屋檐下晒太阳的情景,勾勒出孩童们的活泼与快乐。
诗中转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陂田不作垄,野水深及壁。”这句表达了农田的自然状态,无需刻意去耕种,而是任由野水自由流淌,形成了一种原始而朴素的田园风光。第三、四句“树老夕照黄,草枯寒烟白”,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因岁月的侵蚀而显得衰老,而草木则在寒冬中失去了生机,呈现出一幅冷色调的画面。
最后两句“鱼罛设处处,民有食菜色”,则转向了农耕生活的场景。虽然农舍简陋,但人们依然能够捕捉到鱼儿,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鱼罛设处处”不仅指捕鱼的工具,更暗示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丰富。而“民有食菜色”则直接表达了农民们因吃到蔬菜而露出的笑容,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富足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农舍、孩童、农田、树木、寒烟以及捕鱼等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