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群偷,终岁不得宁。
讫今觊小康,大忧重相仍。
蒺藜不可据,荼蓼不可茹。
兹事未易了,兴哀欲谁语。
注释:
1.弟玮来奔父丧写忧四首:杜甫在夔州时,有亲兄杜嗣业死于战乱,弟侄们来奔丧。杜甫作此诗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及忧国忧民之情。
2.去年被群偷:指去年家中被盗。群偷,成群结伙地偷窃。
3.终岁不得宁:一年到头不得安宁。
4.觊小康:希望家庭能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
5.大忧重相仍: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疾苦,这种忧虑一直存在。
6.蒺藜不可据:蒺藜(ji li)是一种带刺的植物,这里比喻盗贼。不可据,无法依凭。
7.荼蓼不可茹:荼蓼(túliǔ)也是带刺的植物,这里也比喻盗贼。不可茹,不能吃。
8.兹事未易了:这些事还没有弄明白。兹事,指上述的事情。
9.兴哀欲谁语:想为亲人的悲伤而伤心,不知该向谁诉说。兴哀,因亲人的悲伤而感到悲伤。欲谁语,想要向谁诉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写给侄子们的。当时,他的哥哥杜嗣业死于战乱,他的弟弟、侄儿们纷纷前来投靠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及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以“弟玮来奔父丧写忧四首”为题,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首先,他用“去年被群偷”和“终岁不得宁”来描述自己家被盗的痛苦经历和一年到头不得安宁的状态;接着,他用“觊小康”和“大忧重相仍”来表达他希望家庭能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同时又为国家的动荡不安而深感忧虑;然后,他用“蒺藜不可据”和“荼蓼不可茹”来比喻盗贼无法依靠的地方和不能食用的食物,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和社会的不安定性;最后,他用“兹事未易了”和“兴哀欲谁语”来表达他对这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无奈和想为亲人的悲伤而伤心,却不知该向谁诉说的无奈。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杜甫作为一名伟大诗人的高尚品质和深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