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美髯公,神姿凛如昨。
多财竟何为,本支遂交恶。
欲令弭纷争,此心甚精白。
人其谓我何,我思逃鬼责。
【注释】
- 堂堂:形容相貌堂堂。美髯公:指曹操,字孟德,以美须著名,故称。
- 神姿凛如昨:形容曹操英武的样子依然如故。
- 本支:即同族。
- 交恶:互相仇视。
- 欲令弭纷争:想使纷争得以停止。
- 精白:纯洁清白。
- 人(rén):对人的称呼。我思逃鬼责: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想逃避,是因为我不想被世人指责为鬼。鬼,迷信的人认为死后成为恶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赠汪伦》一诗中的第三四两句。李白在这首七绝中通过赞美曹操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自己希望与世无争、归隐田园的愿望。
首句“堂堂美髯公,神姿凛若昨”,描绘了曹操的威严形象和英雄气概,用“堂堂美髯公”来形容他的英武,用“神姿凛若昨”来形容他的英姿依然如昔。这种描写手法既生动又传神,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次句“多财竟何为,本支遂交恶”,则是对曹操财富之多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的一种反思。这里的“多财”指的是曹操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本支遂交恶”则是指由于财富的积累,曹操与同族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产生了冲突。这种反思揭示了曹操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和人性的挑战。
第三句“欲令弭纷争,此心甚精白”,则是表达了李白对曹操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他认为曹操之所以想要消除纷争,是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纯洁和清明。这里的“弭纷争”指的是消除纷争,“精白”则是指纯洁清白。这种表达方式既表现了李白对曹操的赞赏之情,也体现了他对政治斗争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人其谓我何,我思逃鬼责”,则是李白对自己人生选择的一种反思和表达。他认为人们会怎么看待他,而他自己却选择了逃避,因为他不想被世人指责为鬼。这里的“其谓我何”是询问别人会怎么看待他,“我思逃鬼责”则是李白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他不愿意成为人们眼中的鬼怪形象,而是希望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曹操的赞美和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权力、金钱和个人道德之间矛盾关系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