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斋明,扶桑弄朝暾。
皓皓曙色起,湛湛夜气存。
倦客双远游,蹀足来清门。
徘徊恋光影,妙契可忘言。
【注释】
东斋:书房。沈德方(生卒年不详):名沈,字德方。唐代诗人。
日出东斋明,扶桑弄朝暾(tún): 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光芒洒在东斋的窗子上。扶桑是神话中的大树,传说中太阳是从这棵树上升起的。
皓皓曙色起,湛湛夜气存:天刚刚亮的时候,曙光已经出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黑暗还没有散去。
倦客双远游,蹀(dié)足来清门:一个劳累的行人,远远地走了回来,来到这清幽的门下。“蹀足”形容步行缓慢而谨慎。
徘徊恋光影,妙契可忘言:在门外徘徊,久久不愿离去,迷恋那晨光和夜色交织的美景,好像忘记了言语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首句“东斋似沈德方”,点明题旨,以东斋比沈德方,说明这首诗是以东斋为背景而写成的。第二、三两句“日出东斋明,扶桑弄朝暾”,描写清晨日出时的景象,写朝阳初升时,光芒照耀着东斋的窗户。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一棵神树,传说太阳是从这棵神树上升起来的;“朝暾”则是早晨的阳光。
四、五两句“皓皓曙色起,湛湛夜气存”,进一步写朝阳升起之后,夜幕还未完全散去的情景。这两个动词“起”和“存”用得很好,既写出了时间,又写出了空间,把朝阳升起后,夜幕尚未散去这一景象写得非常逼真。
第六、七两句“倦客双远游,蹀足来清门”,写作者自己。“倦客”指诗人自己,说自己是一位疲倦的游子,远离家乡,到东斋来读书。“远游”指离开家乡去东斋读书。“蹀足”形容步行缓慢而谨慎,说明诗人来东斋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他步履蹒跚、缓缓而来。
最后两句“徘徊恋光影,妙契可忘言”,写诗人在门前徘徊、留恋不舍的情景。“恋光影”既指留恋朝阳与夜色交织的美丽景色,也暗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妙契可忘言”,意思是说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连语言都忘了。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