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沙之神铁作身,可以厌伏水怪降枫人。去年汉盐官,地坼灵海垠。
龙鱼凭怒不可驯,潮汐奋决惊吾民。南垣秉钧吏,飞书报天子。
有命恤民瘝,奇谋遂蜂起。君不见临皋间,剥山及骨赭以殷。
山气靡靡去不还,山木惨惨愁无颜。吴船衔尾七百里,共输山石填海水。
沙虚岸陨势莫支,虎落长筊非久计。愚公于今无子孙,操蛇之神聩不闻。
徒知发鸠有鸟名精卫,衔冤蓄愤口欲弊。参沙神,嗟尔有力赑屃如庚辰,便当为我桎梏疏属安朱垠。
海行故道从此始,民情快乐天心喜。大刻穹碑纪神美,亿万斯年永无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首先从诗歌内容上来看,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德,歌颂了人民对大禹治水的感激之情。其次,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参沙之神铁作身,可以厌伏水怪降枫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大禹的身躯比作铁做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去年汉盐官,地坼灵海垠”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汉盐官地区地裂的情景。第三,从结构上看,全诗由写大禹治水之功到歌颂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最后再写治水之功,层次井然,结构严谨。
【答案】
译文:参沙的神啊你如铁一般的身体,可以压服水怪降伏洪水。去年汉盐官地区土地开裂,大海也裂开了口子。
龙鱼凭怒不可驯服,潮汐奋起冲决江河堤坝惊扰了我百姓。南墙执掌权柄的官员飞书报天子。
有命令要恤养百姓的困难,奇谋就纷纷兴起。君不见临皋亭,剥山及骨赭色殷红。
山气靡靡而去不回还,山木悲戚哀愁没有颜面。吴船衔尾七百里,共同输捐山石填平大海。
沙虚岸陨势莫支,虎落长坡非久计。愚公无子孙,操蛇之神聩不闻。
徒知发鸠有鸟名精卫,衔冤蓄愤口欲敝。参沙神啊,可叹你的威力如庚辰,便该为我桎梏疏属安朱垠。
海行故道从此始,民心快乐天心喜。大刻穹碑纪神美,亿万斯年永无圮。
赏析:
《参沙神歌》,唐代李贺所作,此篇咏史之作,赞颂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全诗通过夸张手法,将大禹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大禹治水的无限敬仰之情。
首联,诗人开篇就对“参沙之神”的形象进行描写:“参沙之神铁作身,可以厌伏水怪降枫人。”这既是对大禹神奇力量的夸耀,也是对他治水功绩的赞美。“去年汉盐官”,诗人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汉盐官地区地裂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大禹治水的伟绩。颔联“龙鱼凭怒不可驯,潮汐奋决惊吾民”,则是通过龙鱼与潮汐的愤怒,以及它们的奋击之勇来表现人们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南垣秉钧吏”,诗人用“南垣”一词形容南方的官吏们,他们手持符节,飞书传令于天子,传达着百姓的疾苦与诉求。“有命恤民瘝”,这里的“有命”,既指天命,也指朝廷的旨意或命令;“恤民瘝”,即抚慰、救济百姓之困厄。“奇谋遂蜂起”一句,则揭示了人们面对大禹治水这一恩泽,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也体现了百姓感恩戴德、拥护大禹的心声。
颈联“君不见临皋间”,诗人以“临皋间”指代大禹治水的所在之地——禹州,进而引出了“剥山及骨赭以殷”这一壮阔场景。“山气靡靡去不还”,此处的“山气”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它飘渺不定,仿佛在诉说着大禹治水的艰辛。而“山木惨惨愁无颜”,则是说山中的树木被云雾侵蚀,变得憔悴不堪,它们在为大禹感到悲哀。尾联,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绘吴船衔尾、运石填海的场景:“吴船衔尾七百里,共输山石填大海。”“沙虚岸陨势莫支”,此处的“空余”、“尽数”等字眼都表明了填海工程的巨大规模与艰难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大禹的由衷感激。尾联“虎落长筊非久计”,则暗示了大禹治水之功已成,无需再费周折。尾联最后一句“愚公于今无子孙”,既是对大禹治水的功绩的赞誉,也是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尾联“操蛇之神聩不闻”一句,则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同时通过对大禹治水的描写与颂扬,抒发了诗人对大禹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诗人在赞美大禹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安定、百姓安康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