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入山,逝将同木石。
时读古人书,抚髀成感激。
颜生虽陋巷,易地亦禹稷。
彬彬韶辂冕,损益文与质。
杜陵安知此,妄语同盗蹠。
哀哉畴我晤,长林月如漆。

【注释】

感秋六首:诗人因感慨时光荏苒、人生苦短而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今年深入山,逝将同木石:今年我深入山林之中,我将与草木树木为伍。逝将,将去之意。木石,即“木石友”,指隐居山林之士。时读古人书,抚髀成感激:时常翻阅古人的书卷,看到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挫折,心中不免感慨万分,于是拍着大腿长叹。颜生虽陋巷,易地亦禹稷:颜回虽然住在陋巷中,但他在精神境界上却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如果让他处在一个富贵之家,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像大禹、后稷那样的圣人。彬彬韶辂冕,损益文与质:孔子所倡导的儒家学说,彬彬有礼、韶乐和谐,是文治与德治的统一,是文与质的结合。杜陵安知此,妄语同盗跖: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这个地方的人,哪里懂得这些道理?他们的议论就像强盗一样,没有道理。杜陵,指唐代诗人杜牧的故乡。妄语,虚妄之言。盗跖,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强盗头子。哀哉畴我晤,长林月如漆:多么悲哀啊,我们彼此相见的机会是多么地少啊!在长满树林的夜晚,月光下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行走。畴,即“畴日”,即往日,从前。

【赏析】

《感秋》共六首,每首都是作者在深秋季节里触景生情,感叹自己命运多舛,怀才不遇之作。这组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时年作者四十七岁。《感秋》诗以“感秋”为主题,抒写诗人对身世、出处、进退、荣辱等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慨,表现了他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忧愤情绪。

前六句写自己身处僻远山林之中,与世隔绝,只能从古人书中汲取智慧,抚心自问:我为何不能像古人那样出人头地呢?“逝将同木石”,“逝将”,即“卒将”的意思,表示将要去做某事。意思是说:“我要与树木和石头一起终老。”这里表达了作者想要退隐的思想。接着又写到:“时读古人书,抚髀成感激。”意思是说:“时常翻阅古人的书卷,看到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挫折,心中不免感慨万分,于是拍着大腿长叹。”这里又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后四句写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寄希望于将来。“颜生虽陋巷”,意思是说:“颜回虽然住在陋巷中,但他在精神境界上却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这是说孔子的弟子颜回在陋巷中也能够保持高尚的精神风貌;“易地亦禹稷”,意思是说:“如果让他处在一个富贵之家,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像大禹、后稷那样的圣人。”“禹稷”,指大禹、后稷,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圣人。这里是比喻那些出身高贵而又有卓越成就的人物。“彬彬韶辂冕”,意思是说:“孔子所倡导的儒家学说,彬彬有礼、韶乐和谐,是文治与德治的统一,是文与质的结合。”这是赞扬孔子学说的伟大。“损文与质”,意谓儒家学说强调文治、教化的作用,主张用礼乐文化来教化人民,使人们修养德性。“损益文与质”,是说这种学说既有文的成分,也有质的成分。这是说孔子学说既重视文教的作用,也不忽视道德教化。“杜陵安知此,妄语同盗跖”,意思是说:“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这个地方的人,哪里懂得这些道理?”这里的“杜陵”,是指唐代诗人杜甫的家乡。“妄语”,虚妄之言。“同盗跖”,指孔子的言论如同盗贼一般。“盗跖”,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军事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反对当时的礼义道德、仁义礼制,提倡“无君”“无父”“非命”等思想,认为“天下皆乱”,因而主张行“仁政”。这里把孔子的学说比作盗跖之论,是对孔子学说的一种否定。

末两句写自己在深秋时节,独自行走在树林中,只有月亮陪伴着他。这是说自己独处的时候很多,但能够与知己朋友相聚的时间很少,所以感到十分悲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