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炼丹台,云磴互盘曲。
五月居高明,旷远穷望目。
雨洗炎尘净,凉风动梧竹。
遥峰明晚翠,近濑漱寒玉。
联镳得骢骑,杖策偶驰逐。
诗留纸上云,酒散樽中绿。
坐久独归迟,鸣驺出空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晨登炼丹台,云磴互盘曲。
清晨,我登上了炼丹台,云梯盘旋曲折。
五月居高明,旷远穷望目。
五月时节,我住在高高的山巅,放眼望去,景色遥远辽阔。
雨洗炎尘净,凉风动梧竹。
雨水洗净了炎炎热气,凉爽的风吹动了梧桐和竹子。
遥峰明晚翠,近濑漱寒玉。
远处的山峰明亮如同傍晚的绿色,近处的溪流冲刷着像寒冷的玉石。
联镳得骢骑,杖策偶驰逐。
骑马的人与马辔相随,我拄着手杖偶尔疾驰追赶。
诗留纸上云,酒散樽中绿。
诗歌留在纸面上如同白云飘荡,美酒在樽中散去化为绿色的液体。
坐久独归迟,鸣驺出空谷。
我坐得久了独自返回得有些晚了,随着鸣响的马车走出了空荡的山谷。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者清晨登上炼丹台,眺望远方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清新的空气、凉爽的风、明亮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感。诗中的“鸣驺出空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归家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使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