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癖惟爱山,梦魂长在溪山间。
秘书示我武夷卷,已似着屐穷跻攀。
武夷三十六峰碧,烟云出没秋孱颜。
丹崖翠壁千万状,灵花异草何斑斑。
上有七层郁罗级,下有九曲沧浪湾。
仙人骑鹤互来往,但闻杂佩声珊珊。
紫阳夫子昔曾住,傲睨凿破浮云关。
棹歌一曲天宇阔,至今遗响在人寰。
桃花流出前溪去,石门不掩春风闲。
平林山色自无恙,我欲与子听潺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主要特点;然后结合题目和诗作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等综合评价诗歌的价值。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游武夷的见闻感受,表达了自己热爱大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1)
“吾生有癖惟爱山”,首联开门见山地点明自己的爱好。诗人用“生”字,突出自己的特殊身份,表明自己并非一般的隐者。
(2)
第二联紧承上句,以“秘书示我武夷卷”为线索,展开想象,写梦中见到武夷山的奇丽风光。“已似着屐穷跻攀”,诗人仿佛已经置身其中,在武夷山中穿行。
(3)
第三联写山中景物。“三十六峰碧”,写武夷山的峰峦叠翠、苍青欲滴;“烟云出没秋孱颜”,写山峰间云雾缭绕,山色如黛,给人一种幽深静谧的感觉。“丹崖翠壁千万状”,“灵花异草何斑斑”,写山中各种形态各异的岩石、花草,色彩斑斓。这些描写,既表现了武夷山的秀丽景色和神奇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第四联写山中人景。“仙人骑鹤互来往”,写武夷山中有仙人骑着仙鹤来回穿梭。“但闻杂佩声珊珊”,写武夷山中有神仙们弹奏乐器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武夷山水光山色的迷人之美和仙乐的美妙之声融为一体,使整个画面更富于诗意。
(5)
第五联写山中物景。“紫阳夫子昔曾住”,写武夷山中有位姓紫阳的先生曾经居住过。“傲睨凿破浮云关”,写这位先生傲视群峰,勇敢地凿破了阻挡他前进的浮云关。这一联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紫阳先生高超的技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6)
第六联写山中景景。“棹歌一曲天宇阔”,写武夷山下,江面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歌声悠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至今遗响在人寰”,这歌声似乎还在人们耳边回荡,久久不绝。这两句既表现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又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7)
第七联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平林山色自无恙”,诗人感慨道:经过一天的游玩,山林恢复了平静,青山依旧,绿水悠悠。“桃花流出前溪去,石门不掩春风闲”,诗人说:桃花依然从前面的小溪边飘落下来,而那石门前的风却显得格外悠闲。这两句既是对武夷山优美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自己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我平生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山。我梦中魂牵梦萦的地方就是溪山之间。我手中拿着秘书给我看的武夷山图卷,仿佛自己正在踏上登山之路。
武夷山的三十六座高峰犹如碧玉般晶莹透亮,峰回路转,烟云缭绕,秋天的山色苍翠可人。山上有千姿百态的丹崖翠壁,还有各种各样的灵花异草点缀其间。
山上有七层台阶般的石阶通向山顶,山下则是曲折蜿蜒的小河湾流,宛若九曲十八湾。仙人骑着神鹤在上面来往穿梭,只听得他们发出清脆悦耳的杂佩之声。
紫阳先生曾在武夷山住过,他傲视群峰,勇敢地凿破了阻挡他前进的浮云关。
山下的江面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歌声悠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如今那些歌声仍在人们的耳边回荡,久久不绝。
经过一天的游玩,山林恢复了平静,青山依旧,绿水悠悠。桃花依然从前面的小溪边飘落在下,而那石门前的风却显得格外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