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迹未历江湖,辟地东郊旋剪芜。
结屋池边尘自少,莳梅窗外俗全无。
偶来啜茗谢良友,不肯趋时愧腐儒。
却笑一寒难措手,欲裨短褐拆天吴。

【注释】

  1. 借虚翁:指陶渊明,他自号为“五柳先生”。东野:指陶渊明的居所。
  2. 池边、窗外:指隐逸的生活场所。
  3. 谢良友:感谢好的朋友。
  4. 趋时:随波逐流,迎合世俗。
  5. 裨短褐:补缀破旧的衣服,指隐居生活。
    【译文】
    半生没有游历过江湖,刚在东郊开辟出一块土地。
    住在池边的小屋,尘埃少了许多,窗外种着梅树,世俗全无。
    偶尔来喝喝茶,向好朋友致谢,不肯随波逐流,愧对腐儒。
    却笑着一寒难措手,欲修补旧衣服,拆天吴。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诗人因不屈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受到弹劾,被贬到广东惠州,后又被调往福建漳州任职,其间曾两次迁居,最后终于定居于漳州的白湖之滨。这首七言律诗就是作者谪居漳州时所作。
    第一联,写诗人初辟东野居处时的心境。
    “半生”二句,说自己一生没有到过江湖,只是刚在东郊开辟了一块地盘。“辟地”即开拓荒地,这里意谓自己刚到任,正需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用“未历江湖”来表示谦虚。“旋剪芜”三字,是说刚开辟不久,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就碰上了朝廷的征召。“旋剪”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表明自己刚刚来到漳州不久,就被朝廷召回去,真是仓促间匆匆忙忙地割舍了这片新开垦的土地。
    第二联,写自己新居后的情趣和心境。
    “结屋”三句,意思是自己在东野新近筑了一所简陋的房子,四周环境清幽雅静,连一点尘垢都没有,窗外还种着几枝梅花,俗念全无。“结屋”,筑房建舍,这里指自己刚到任不久就筑起了房子。“池边”,点明地点,即东野。“尘自少”四字,意思是由于自己远离喧嚣的市井,所以连一点尘土也没有。“莳梅”,种植梅花。“窗外”,指自己的住处,这里指自己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说自己在东野新居里,过着清静的生活。“莳”是种植的意思,“俗全无”是说外面那些世俗的人全都没有了。
    第三联,写自己偶来饮酒,与良朋欢聚时的愉快心情。“酌茗”,斟茶。“谢良友”,向朋友道谢。“趋时”,这里是说不愿迎合世俗。这一句是说自己偶然来到朋友家喝酒,向好朋友道谢的时候,心中并不感到惭愧,因为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做一名庸俗的儒生。“却笑”,是说反话,其实是说自己感到高兴。“一寒难措手”,意思是说天气寒冷,难以对付。“措手”,应付。“短褐”,粗布短衣。“裨”,缝补。这是说自己虽然身处逆境,生活贫苦,但有志于隐遁,所以想修补破旧的衣服,像天吴一样高高地飞腾起来。
    第四联,写自己对于贫困境遇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短褐”,短小破烂的衣物。“裁天吴”,比喻自己虽然衣衫褴褛,但仍然想像传说中的大禹一样治理洪水,造福人民。
    整首诗以记叙为主,通过记叙诗人的生平和遭遇,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屡遭挫折的痛苦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