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肌肤染绛云,岁寒林下对吟身。
先天气至浑如醉,初日光融转更新。
白发无能酬造化,金丹有道驻长春。
少年莫笑诗成处,倾倒相欢忘主宾。

【注释】

次韵:和诗。陈溪山:山名,作者隐居之地。绛云:指红梅花。岁寒林下对吟身:在冰雪覆盖的树林中,诗人独自吟诵诗歌。先天气至浑如醉,初日光融转更新:自然界万物都沐浴在初升阳光之下,显得生机盎然。白发:指自己年事已高。金丹:指道家炼制的长生不老之药。有道:指有修炼成仙之法。相欢:互相欣赏,互相欢乐。主宾:主人和客人。

【译文】

冰雪般的肌肤染上绛云色的霞光,寒冷的冬天在树林中吟诵着诗歌。

自然的天机到了仿佛醉酒的境界,初升的阳光融化了冰雪,焕发出新的生机。

年纪大了不能报答大自然的造化,但求得金丹妙法可以留住青春永驻。

不要笑少年人写诗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倾倒相欢忘主宾的乐趣。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是一首以红梅为题的七绝。

全诗三段。前两段都是写红梅的,首联写红梅的色与态;颔联写红梅的情与意;颈联写红梅的功与用;末联写红梅与人的关系。后一段是第三首的开头,也是咏物的。“白雪”“红梅”历来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事物,这首诗也不例外。但是,它却不同于一般咏雪或咏梅之作,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这两种事物。

第一首的前两句是写红梅的颜色和姿态。“冰雪肌肤”,是说红梅的枝干晶莹洁白,如同刚从冰雪中钻出的枝条,又像那晶莹洁白的雪花。“染绛云”,是说红梅的花朵犹如彤云一样鲜艳夺目。一个“染”字,既写出了红梅的颜色,又写出了红梅的娇艳。一个“映”字,写出了红梅的姿态,也写出了红梅的婀娜多姿。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重点,是全诗的焦点,其他各句都是围绕这两句而展开的。因此,我们应当把这两句诗作为鉴赏的重点加以分析。

第二首的前两句是写红梅的意境和情趣。“岁寒林下对吟身。”岁寒,指的是严冬时节,也就是一年最冷的时候。林下,指的是深山幽谷,即僻静之处。对吟,是指吟诵诗歌。诗人面对冰清玉洁、傲霜斗雪的红梅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其情其景,真是妙不可言啊!“先天气至浑如醉,初日光融转更新。”这里的“先天气”,“天”,指自然之气,“先天气”,是指自然界的元气,也就是天地之间的原始元气。“浑如醉”,意思是好像陶醉了一样。这一句是写自然界的元气到了极点,好像喝醉了酒那样。“初日光融转更新”,意思是开始时阳光温暖,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句是写自然界的阳气到了极点。这两句诗既是写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是写人的情怀和境界。

第三首的前两句是写红梅的功能和价值。“白发无能酬造化,金丹有道驻长春。”“白发”,是指自己的年岁已高。“金丹”,是指道家炼制的长生不老之药。这里的“道”,指的是修炼之道。“金丹有道”,是指有了修炼之道,就可以得到长生不老之药。“驻长春”,意思是延缓衰老。这两句诗是写红梅的功用和价值。

第四首的前两句是写红梅与人的关系。“少年莫笑诗成处,倾倒相欢忘主宾。”这里的“少年”,是指年轻的人。“诗成处”,是指诗人写诗的地方。这一句是说年轻的朋友不要把这里当成笑话,不要笑话诗人写诗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值得欣赏的东西,可以使人忘却主人和客人之分。“主宾”,是指主人和客人。这一句是说不要笑话主人和客人的区别,因为这里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可以使人忘却主人和客人之分。这两句话是全诗的重点和高潮,也是全诗的最后一环。

这首诗的特点是: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突出重点,把红梅写得形神俱备。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红梅以人的感情和性格,使红梅更加生动可爱,形象鲜明逼真。三、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四、情景交融,情景一体。五、构思巧妙,立意新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