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孤亭积雪明,冲寒先到寄高情。
过桥不是寻常客,共听空山裂帛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进行分析,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然后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注意不要遗漏诗句。
(1)
“万竹孤亭积雪明,冲寒先到寄高情”意思是:万竿竹子,亭子上堆满了积雪,映衬着雪白的天光,在严寒中独自挺立。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竹子不畏严冬、傲然屹立的姿态,突出了“孤亭”的孤寂与静美。“冲寒”“寄高情”点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2)
“过桥不是寻常客,共听空山裂帛声”意思是:过桥的人都不是平常之人,他们一起倾听着空山中传来的撕裂布帛的声音。诗人以“寻常客”三字,写来桥人的行踪,表现了他们的不同凡响;“空山裂帛声”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冷寂静,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万竿竹子,亭子上堆满了积雪,映衬着雪白的天光,在严寒中独自挺立。过桥的人都不是平常之人,他们一起倾听着空山中传来的撕裂布帛的声音。
赏析:此诗为作者游山时所作,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图景,表现作者孤高不群的情怀。
“万竹孤亭积雪明,冲寒先到寄高情。”首句写景,万竹亭上的积雪明亮如镜,映衬着洁白的天光,显得分外耀眼。在严寒中独自挺立,表现出竹子的坚韧顽强之态。第二句是作者的感受,他来到这座孤亭上,不禁感叹不已。
“过桥不是寻常客,共听空山裂帛声。”第三、四句,描写来桥人的行踪,突出他们的不同凡响。而空山中传来的撕裂布帛的声音,既是大自然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