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舟北郭外,华表见新亭。
水作游龙势,山为偃月形。
怪松蟠水赤,高竹上山青。
一束生刍意,千秋地下灵。

【注释】:

  1. 留题毗山松风竹月亭:在毗山松风竹月亭留下题词。毗山,指位于今江苏苏州西郊的毗山山,又名毗陵山。松风竹月亭,即毗山松风竹月亭。
  2. 华表见新亭:在华表(古时建于宫殿门侧的一种木柱)看见新建的亭子。华表,古代设在路旁和城门外用以标明里程的木柱或铜柱,上端有斗牌形饰物,象征王者权威。
  3. 水作游龙势:江水流动如游龙之姿。
  4. 山为偃月形:形容山峰的形状像偃月一样。
  5. 怪松蟠水赤,高竹上山青:形容松树盘结如水般深红,高竹子挺拔如山般翠绿。
  6. 一束生刍意:一束生刍的寓意。生刍,未经加工的草料。
  7. 千秋地下灵:形容松柏之类植物经久不衰,永恒不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毗山松风竹月亭时的留题之作,表达了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山水草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首句“荡舟北郭外”,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的情景,北郭外,即北门外,是古人游赏之地,此处风景优美,引人入胜。接着,“华表见新亭”一句,诗人看到华表(古代建于宫门两侧的立柱),看见了新建的亭子,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欣赏和好奇。
第二句“水作游龙势,山为偃月形”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美。水作游龙势描绘了江水的蜿蜒曲折,如同游龙一般,生动形象;山为偃月形则形容山峰的形状像偃月一样,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水景色的美丽,还蕴含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怪松蟠水赤,高竹上山青”进一步描写了山水中的树木。怪松蟠水赤形容松树盘结如水般深红色,高竹子上山青则是形容竹子挺拔如山上青翠欲滴,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树木的形态特征,又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第四句“一束生刍意”,则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生刍,未经加工的草料,常用来比喻生命、希望等抽象概念。这里暗示着自然的生命力顽强,即使枯萎也依然保持着一种坚韧的精神。
最后一句“千秋地下灵”,则是对整个自然景观的总结与升华。千秋地下灵,意味着这些自然景观历经千秋万代而依旧生机勃勃,永恒不朽。这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不变的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草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