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踏玛瑙石,今日重登巾子峰。
外湖水绕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
崔老题诗欲招鹤,生公说法善降龙。
浮云富贵眼前见,从此道人轻万钟。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重游玛瑙山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过去十年未曾登临,到今朝重游,再至今日离去,结构上层层推进,情感上步步升华。语言上,诗人用“浮云富贵眼前见”和“从此道人轻万钟”等语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薄。

【答案】

译文:

十年不踏玛瑙石,今日重登巾子峰。

外湖水绕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

崔老题诗欲招鹤,生公说法善降龙。

浮云富贵眼前见,从此道人轻万钟。

注释:

玛瑙:一种矿物,色如碧玉,可作装饰品,这里指玛瑙山。

过湖赴玛瑙山主之招题诗双松亭:指王观海邀请作者去玛瑙山游览。玛瑙山: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南,山上有玛瑙寺。

巾子峰:指嵩山。

崔老题诗欲招鹤:《唐才子传》记载,中书令崔琳曾为嵩山作《游嵩山》一诗,其末两句曰:“愿随夫子天坛路,直到灵山见少阴。”意思是说,希望能随着先生您(李白)去天坛的路,直到灵山见到您的老师李长吉,也就是李贺。后因以“崔老题诗”指李贺。

生公说法善降龙:传说晋时高僧竺道生曾在虎穴讲法,龙听后便飞出,表示敬服。后来用“善降龙”比喻法师讲经说法能使妖魔现形。

浮云富贵眼前见:意谓眼前的富贵如同浮云,转瞬即逝。

道人:道士的尊称。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说明此次重游玛瑙山,是十年前的事了。“十载归来事如梦”,诗人对十年前的重游充满怀念之情。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这次重游的情景。诗人登上玛瑙山,看到外湖水环绕着玉石般的群山,内湖水浸泡着金芙蓉一样的山峰。这两句话,既写出了山水之美,又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第三、四两句,继续写玛瑙山的自然风光,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崔老题诗欲招鹤,生公说法善降龙,都是传说中有关佛教故事的内容。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对于名利的淡薄。第五、第六两句,写诗人在玛瑙山的感受和想法。浮云富贵眼前见,表明诗人认为眼前的富贵如同浮云,转瞬即逝;从此道人轻万钟,表明作者从此以后要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的干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