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

诗句解析

1 次德衡弟韵:这是诗的开头,可能是作者在提及自己与德衡兄弟之间的友情或某种共同的志向。

  1. 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正直道德的怀念,但同时感到现代社会中这种道德被逐渐侵蚀,变得淡薄。”古道”指的是古代的正直之道。”浇风”是形容现代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

  2.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这句话反映了人们随波逐流的行为,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价值。”人心所去就”意指人心趋向于世俗和短视。”但与时炎凉”则说明社会环境的变化无常,人们的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3.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这两个比喻都用来形容珍贵的东西。”燕石”和”连城”都是珍贵的物品,前者比喻稀有而美好的品质,后者则是贵重的土地。这里可能意味着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财富,而在于内在的品质。

  4.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这里的”汝贤”和”汝直”是对人的评价。”迂阔”和”狂徉”是形容词,分别表示过于保守和轻率的行为。诗人在这里批评那些过于拘泥于传统、缺乏创新精神的人。

  5.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这句话描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像品尝美味的食物一样。”鼎一脔”是指一种美味的食物,而”人争染指尝”则意味着每个人都想尝试其中的味道,竞争着获得它。这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对于名利的欲望和竞争。

  6.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伊我澹无虑”意味着诗人内心平静无忧。”箪瓢”是古代的一种简陋的生活用具,象征着清贫。”身世忘”则表示诗人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不计较个人的生活境遇。

  7.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诗人认为在困境中保持纯洁并不妨碍其美德,因为变化是正常的现象。”处污奚害洁”意味着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纯洁并不会受到损害。”视变皆为常”则表示看待变化和无常的态度应该是平常的。

  8.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最后一句是对那些追逐声色利禄的人的批判。”彼哉声利徒”意指那些追逐声色利禄的人。”末路空皇皇”则形容这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和空虚。

    翻译和注释

  9. 次德衡弟韵: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友谊和道德的重要性。

  10. 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被侵蚀。

  11.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人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价值。

  12.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财富,而在于内在的品质。

  13.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批评那些过于保守和轻率的人。

  14.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5.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6.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保持纯洁并不妨碍其美德,看待变化和无常的态度应该是平常的。

  17.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批评那些追逐声色利禄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诗人通过对比古道和浇风,展现了对古代道德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失望。通过描述人心的变化、对价值的理解和对社会多样性的描述,诗人探讨了人类行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最后,诗人以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追逐声色利禄者的批判,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功利主义倾向的批评。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