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
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
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闲居纪事二首”,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概括;其次,要理解诗意,注意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然后根据要求作答。“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意思是说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于人伦。女子二十岁时,就举行成人礼,接受聘礼,与男子结为亲家。“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的意思是说媒婆奔走于市场巷口,吹吹打打的声音喧染着城市的每个角落。“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意思是说百年大计却仓促决定,婚姻大事却因循守旧。“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意思是说正直之道难以改变社会风气,错误的言论很容易迷惑民众。“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意思是说寄语执政的人,希望风土人情能够变得淳厚。

【答案】

译文

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

女幼皆成姻。

男痴已合配,

安知虑夭寿。

百年祗仓卒,

大事为因循。

媒妁走市井,

鼓吹喧城闉。

正道难化俗,

讹言易惑民。

寄声秉钧者,

风俗何时淳。

赏析:①诗人借古讽今,指出当今社会风俗之坏在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②诗人认为,古代制定婚嫁礼仪,重在男女双方的感情基础,而不在于世俗偏见。③诗人认为,婚姻大事不能草率从事,应当慎重考虑。④诗人认为,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是导致社会风气恶化的根源。⑤诗人希望执政者能重视这个问题,尽快改正这种不良风气。⑥诗人希望统治者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