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流离避战尘,白头憔悴始归秦。
霜前渭水有归雁,乱后长安无故人。
不惮北邙迁榇远,莫忘东鲁寄书频。
明年我亦嵩南去,拟买黄牛种汝滨。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十载流离避战尘,白头憔悴始归秦。”
- 解析:这两句描述了张器玉长达十年的时间在战争中流亡,躲避战火的尘埃。随着战争的结束,他终于可以回家,但已因岁月的流逝而显得憔悴不堪。
- 关键词:流离、避战尘、白头、归秦
- “霜前渭水有归雁,乱后长安无故人。”
- 解析:诗人观察到霜降时节的渭河之畔有返回北方的雁阵,象征着家乡和亲人。而在长安(古都名,今西安)乱后的混乱中,没有旧友或亲人的踪影,增添了一种孤寂感。
- 关键词:霜前、渭水、归雁、乱后、长安、故人
- “不惮北邙迁榇远,莫忘东鲁寄书频。”
- 解析:尽管长途跋涉至墓地(指安葬死者的地方,通常位于北方)迁移棺材是艰难的,但张器玉不惧艰辛。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东鲁(可能指的是山东地区)频繁寄送书信给家人或朋友,以保持联系。
- 关键词:北邙迁榇远、东鲁寄书频
- “明年我亦嵩南去,拟买黄牛种汝滨。”
- 解析:表达了诗人计划在明年离开现在的居住地嵩山南面,前往闽中(古代中国的一个省份)的打算。同时提到了购买一头黄牛,计划在闽中沿海边种植,可能是为了生计或改善生活条件。
- 关键词:明年、嵩南去、黄牛、汝滨
译文:
十年间我在战乱中四处流散,白发苍苍才回到了故土。
霜冷时渭水上飞过的大雁让我想起家乡,战乱后的长安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朋友。
不怕路途遥远到北方安葬先人的地方,但请不要忘了我在东鲁时常寄送书信给你。
来年我也将离开此地,准备在闽中海边购买黄牛,在那里开始新的农耕之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长期流亡在外的游子在和平时期回归故里的心境变化。从战乱中的无助,到最终能够重返故乡的欣慰;从对故人的思念到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转变。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意象,如归雁、长安无故人等,诗歌传达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对历史变迁和人类共同记忆的一种深情回顾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