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慕浮屠伴衲衣,至今高榜揭岩扉。
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
但得蓬蒿犹可住,何须兜率是真归。
渺茫两地知何在,满眼春波白鹭飞。
白乐天影堂
晚慕浮屠伴衲衣,至今高榜揭岩扉。
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
但得蓬蒿犹可住,何须兜率是真归。
渺茫两地知何在,满眼春波白鹭飞。
译文:
晚来效仿佛门修行,穿着僧衣,如今高高挂在岩石的门扉上。
梦中的身世原本无所谓,墙上的画像难道真的是真实?
只要能像蓬蒿那样扎根生长,何必一定要去兜率宫寻求真正的归宿?
茫茫人海哪里才是我们真正要去的地方,满眼都是春天里白鹭在湖面上飞翔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作者以自己为对象,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对世俗的深深感慨。全诗以“白乐天”自喻,通过描写自己的修行历程和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世俗的种种感悟。
首句“晚慕浮屠伴衲衣”,诗人在晚年时,模仿佛门的生活方式,穿上了僧人的服装。这里,诗人通过“慕浮屠”这一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教义的信仰和追求。
诗人用“至今高榜揭岩扉”一句,描绘了自己已经将修行之道高高挂起,如同挂在岩石门前的榜子一样,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同时,这句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接下来的两句,“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自身与外界形象之间的差异,表达了对于世俗世界的无奈和困惑。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写,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
诗人用“但得蓬蒿犹可住,何须兜率是真归”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疑惑和迷茫。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像蓬蒿一样扎根生长,就无需再去追求兜率宫那样的真谛。这里的“兜率宫”是佛教中的一座名山,寓意着修行的最高境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渺茫两地知何在,满眼春波白鹭飞”,是全诗的结尾,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以春江上的白鹭为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期待。这里的“渺茫两地”既指自己身处的世俗世界,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而“满眼春波白鹭飞”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修行历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俗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白乐天自喻,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自身与外界形象之间的差异,表达了对于世俗世界的无奈和困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咏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