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山不断,状若碧芙蓉。
谷远含风细,崖深下露浓。
茂林藏虎豹,阴洞伏蛟龙。
恍惚神人降,浮空羽盖重。
【注释】:
四围:四面。状若碧芙蓉:形容山的形状像一朵碧绿的芙蓉花。
谷远:山谷深远。含风:被风雨吹拂着。细:细小。
崖深:山崖陡峭。下露:山涧流水,从山崖流下。浓:浓厚。
茂林:茂密的树林。藏虎豹:虎豹藏在树林里。阴洞:阴暗的洞穴。伏蛟龙:蛟龙藏在洞穴里面。
恍惚:神妙恍惚。神人:神仙和凡人。降:降临。浮空:在空中飘荡。羽盖:鸟的冠毛。重:厚重。
【赏析】:
此诗写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作者由信州赴京途中,途经先天观而作的。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一、二句:“四围山不断,状若碧芙蓉。”
首句点题,“四围”指的是周围。“山不断”,形容山峦连绵起伏,层层叠叠,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尽头。这一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峦延绵不绝的景象。
次句则进一步展开描述,以“碧芙蓉”比喻周围的群山,形象地描绘出了群山的形态。芙蓉,即荷花,此处指荷花般洁白无瑕的山峰。这样的比喻既富有诗意,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山的赞美之情。
三、四句:“谷远含风细,崖深下露浓。”
第三句“谷远”指的是山谷遥远,暗指山路崎岖。“含风细”则形容风吹过时,山谷中的声音细微如丝。这句诗通过声音的细腻变化,展现了山谷的幽静之美。
第四句“崖深下露浓”则是描写山崖陡峭处的景象。“下露浓”意味着在山崖上露水浓郁,给人以清新之感。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物的丰富多样,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五、六句:“茂林藏虎豹,阴洞伏蛟龙。”
第五句“茂林”指的是树木葱郁茂盛的树林。“藏虎豹”则形象地描绘出森林深处隐藏着猛兽的情况。“阴洞”,指的是深邃的洞穴。“伏蛟龙”则形容洞穴内可能隐藏的龙形生物。这句诗通过对茂密树林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中的生灵百态。
六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神秘氛围:“阴洞伏蛟龙”。这里的“伏”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龙形生物潜藏其中的情景,又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同时,“阴洞”与前文的“茂林”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七、八句:“恍惚神人降,浮空羽盖重。”
第七句“恍惚”二字用得极为贴切,它不仅描述了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捉摸,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之情。“神人”则是指神仙与人共同降临的场景。这里用“浮空”来形容神仙降临时轻盈飘逸的状态,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第八句“羽盖重”则是对神仙降临情景的形象描绘。“羽盖重”可以理解为神仙的翅膀覆盖着整个天空,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这样的描绘既富有想象力,又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信州先天观的山水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通过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