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客塞上,日夜怀旧丘。
饥来迫我去,何暇为远谋。
四顾无一亲,此身如羁囚。
悲风动沙漠,回首令人愁。
道路已漫漫,岁月复悠悠。
丈夫四方志,至此何所求。
买船发河上,河水亦南流。
携锄理荒圃,吾疾日已瘳。
飞雁至江浒,北风天始凉。
是时禾黍登,斯人亦少康。
皇天降厚德,胡为私一方。
燕赵及齐鲁,人饥或相戕。
奈何有积廪,如陵复如冈。
生非肉食者,此忧心甚长。
亟谋树皋壤,剪茅覆小堂。
我志亦易丰,岁祀有特羊。

三年客塞上,日夜怀旧丘。

饥来迫我去,何暇为远谋。

四顾无一亲,此身如羁囚。

悲风动沙漠,回首令人愁。

道路已漫漫,岁月复悠悠。

丈夫四方志,至此何所求。

买船发河上,河水亦南流。

携锄理荒圃,吾疾日已瘳。

飞雁至江浒,北风天始凉。

是时禾黍登,斯人亦少康。

皇天降厚德,胡为私一方。

燕赵及齐鲁,人饥或相戕。

奈何有积廪,如陵复如冈。

生非肉食者,此忧心甚长。

亟谋树皋壤,剪茅覆小堂。

我志亦易丰,岁祀有特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人在第三句“饥来迫我去,何暇为远谋。”中描绘了他因饥饿而被迫离开家乡,无暇顾及国家的大事。这里的“饥来迫去”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困苦。

诗人在第六句“四顾无一亲,此身如羁囚。”“四顾”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如同被囚禁一样无法自由行动。这里的“此身如羁囚”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在第八句“悲风动沙漠,回首令人愁。”中描写了他看到家乡的景象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这里的“悲风动沙漠”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让人心生愁绪。

第九句“道路已漫漫,岁月复悠悠。”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里的“道路已漫漫”和“岁月复悠悠”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随后,第十句“丈夫四方志,至此何所求。”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和决心。这里的“四方志”指的是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责任。

第十一句“买船发河上,河水亦南流。”表现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的决心。这里的“买船发河上”象征着他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第十二句“携锄理荒圃,吾疾日已瘳。”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这里的“携锄理荒圃”意味着他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出路。

第十三句“飞雁至江浒,北风天始凉。”表现了秋天的到来和天气的变化给人的安慰和感慨。这里的“飞雁至江浒”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的心情逐渐变得平静下来。

第十四句“是时禾黍登,斯人亦少康。”表现了诗人对丰收景象的欣赏以及对农民的关心。这里的“禾黍登”意味着庄稼丰收,同时也寓意着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和安宁。

第十五句“皇天降厚德,胡为私一方。”表现了诗人对皇帝的质疑和不满。这里的“皇天降厚德”意味着皇帝应该施恩于天下百姓,而不是偏袒某个地区。

第十七句“燕赵及齐鲁,人饥或相戕。”“燕赵及齐鲁”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北部地区,这里的“人饥或相戕”意味着那里的人民生活困苦,甚至互相残杀。

第十八句“奈何有积廪,如陵复如冈。”表现了诗人对粮食储备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里的“有积廪”意味着那里有粮食储备,但也可能被滥用或浪费掉。

第十九句“生非肉食者,此忧心甚长。”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的“生非肉食者”意味着他不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所以他更关注自己的安危和国家的命运。

第二十句“亟谋树皋壤,剪茅覆小堂。”“亟谋树皋壤”意思是尽快建造房屋并安顿下来;“剪茅覆小堂”则是指用茅草覆盖简陋的小屋,以躲避风雨。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安定下来、过上安稳生活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的疾苦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