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佛曾闻法,因诗遂得贫。
若为三尺喙,不了百年身。
在昔玄真子,如今主水神。
饭馀茶又熟,不学泪沾巾。
【注释】
- 哭萧渔所:指哭萧渔。萧渔,人名,作者的朋友。
- 于佛曾闻法,因诗遂得贫:意谓自己曾在佛门中听闻佛法,因为作诗而陷入穷困。
- 三尺喙:指鸟的嘴巴。此处用“三尺喙”比喻自己的嘴和笔,以表达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被赏识的痛苦。
- 不了百年身: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感叹人生短暂。
- 在昔玄真子:指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 如今主水神:指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任杭州通判,治理西湖有功。苏轼晚年自号东坡居士,常泛舟西湖,吟咏赋诗。
- 饭馀茶又熟:指作者饭后喝茶,闲适自得。
- 不学泪沾巾:表示自己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为了失意而悲伤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好友萧渔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诗人借哀悼萧渔的不幸遭遇,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自己曾经在佛门中听闻佛法,因作诗而贫穷;后四句写自己对生死的看法,感叹人生短暂,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哀愁。
首联“哭萧渔所”交代了这首诗的背景,即诗人在萧渔死后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哀痛。
颔联“于佛曾闻法,因诗遂得贫”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反思。他曾在佛门中听闻佛法,但因为作诗而陷入困顿。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己比作鸟儿的嘴巴,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才华未被赏识的痛苦。
颈联“若为三尺喙,不了百年身”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就像鸟儿的嘴巴只能看到天空,而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相一样,他也无法完全理解生命的意义。这里,诗人运用了一种比喻手法,将自己的人生与小鸟的命运相比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尾联“在昔玄真子,如今主水神”则是诗人对历史上两位文人的赞美。他提到了唐代的李白,以及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这两位文人都是他的偶像。诗人通过提及他们的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饭馀茶又熟,不学泪沾巾”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尽管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悲伤流泪。这里,诗人用“饭馀茶又熟”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表达了他的生活安逸,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心态。同时,他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放弃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