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云已出,杖履水东湾。
世上方多事,山中亦小闲。
竹光新雨后,禽语夕阳间。
自出云关去,钟声送我还。
【注释】
寻:寻找,探问。郭道士:即郭道士。郭道士是唐代著名的道士,他隐居于终南太乙山(今陕西户县东南),与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士相交往。云关:指终南山的云台观。钟声送我还:指终南山中云台观的钟声送我回长安。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终南山访友,遇不遇的感慨。首联两句写诗人寻访终南山中的云台观道士郭先生而未得,“杖履”,拄着拐杖,提着鞋,说明诗人是步行前往。“水东湾”表明诗人是在水湾处遇不遇的。颔联两句是说世上正是多事之秋,而自己却到山中去闲居。颈联两句写景,“竹光新雨后”,新雨过后的竹子,显得特别明亮;“禽语夕阳间”,傍晚的鸟儿鸣叫声在耳边响起。这两句是说自己在山中闲居的生活。尾联两句写郭道士送作者回长安,并点出终南山中云台观的钟声,使读者知道诗人是归途中听到钟声回长安的。
全诗写寻人不遇和游山之乐。首句“问师云已出”,写诗人到终南山中访道士郭先生,郭先生不在,引出第二句“杖履水东湾”。这是写诗人在终南山中游山。“杖履”是拄着拐杖,提着鞋,“水东湾”,即水边的转弯处,表明诗人是在水湾处遇不遇的。“方”,正,表示程度,“亦”,也,表并列。“世上方多事”,世上正当多事的时候,也就是正逢乱世,“亦小闲”表明自己到山中去闲居,是避开乱世的避难所,也是自己精神寄托的归宿地。第三句“竹光新雨后”,新雨过后的竹子,显得特别明亮。“禽语夕阳间”,傍晚的鸟儿鸣叫声在耳边响起。第四句写景,“自出云关去,钟声送我还。”诗人从终南山的云台观走出时,终南山中云台观的钟声送给了诗人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