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田物物穰,斋庖煮豆喜初尝。
茸茸绿荚牛毛浅,戢戢明珠蚌蛤长。
不直画堂擎玉腕,只宜吟客饱藜肠。
食馀依旧堆盘在,贵贱同归何有乡。

【注释】

  1. 雨过山田物物穰(ráng)——经过雨水滋润,山间田地里的庄稼长得茂盛。
  2. 斋庖煮豆喜初尝——斋戒期间,我烹煮了新采的豆子,品尝后十分喜欢。斋:佛教用语,指清净心志,使不生杂念。庖:厨师。
  3. 茸茸绿荚牛毛浅——豆荚细长如绿色的草,颜色像牛毛般淡黄。茸茸:形容植物柔嫩的样子。
  4. 戢戢明珠蚌蛤长——蚌壳上的珍珠和蛤蜊等小东西,长得很整齐。戢戢:形容事物排列紧密的样子。
  5. 不直画堂擎玉腕——这些食物不值得用精美的器皿盛放,就像画家在画堂中挥动玉腕一般奢侈。
  6. 只宜吟客饱藜肠——只有像我这样的诗人,才能满足口腹之欲。吟客:指诗人自己。藜(lí):一种草,叶子像芦苇,茎有细刺,可以当饭充饥。
  7. 食馀依旧堆盘在,贵贱同归何所乡——虽然食物已经吃光了,但它们仍堆积在盘子里,不论贵贱,最终都归于尘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的山间田野中看到的景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首联“雨过山田物物穰,斋庖煮豆喜初尝”描绘了雨后大地恢复生机的景象,诗人在斋戒期间,烹煮新采的豆子,品尝之后感到十分喜欢。这里的“物物穰(ráng)”,意为庄稼丰收;“斋庖煮豆喜初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茸茸绿荚牛毛浅,戢戢明珠蚌蛤长”则是对豆荚和贝壳的具体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这里的“茸茸”、“戢戢”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豆荚和贝壳的排列紧密和颜色淡黄的特点。

颈联“不直画堂擎玉腕,只宜吟客饱藜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食的欣赏。这里的“不直”指的是不必要、不值得的意思;“吟客”指的是诗人自己;“饱藜肠”则是指满足口腹之欲。整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尾联“食馀依旧堆盘在,贵贱同归何所乡”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食馀”指的是剩余的食物,“贵贱同归”则是指无论贵贱,最终都归于尘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深刻领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化的认识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