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榉柳绿如苔,三两柴门傍竹开。
此处定无人挟弹,青青乳燕出溪来。

【赏析】

“朱湖”是《全唐诗》中唯一一首七绝,其作者已不可考。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高低榉柳绿如苔”,点明时间、地点和景色。榉树为落叶乔木,叶可食,亦可入药,木材坚硬,可供建筑用材,根皮有药用价值,可治风湿等症。榉树喜阴,不耐强光直射,故多栽于庭院、园林之中。榉叶呈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榉木树干扭曲向上,枝叶繁茂,春天绿荫浓郁;夏季叶色浓绿,秋天则一片金黄,极为美观。榉叶的质感细腻,似碧玉般温润。榉树在江南地区颇为常见,尤以苏州一带种植最为普遍。榉树叶绿而光亮,形似苔藓,因此人们常将榉树比作绿色的苔藓,形容它四季青翠。榉树高大挺拔,树冠茂密,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蔽了夏日炎炎的烈日,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难得的清凉之地。榉树四季常绿,春意盎然,夏日浓荫婆娑,秋意盎然,冬日虽无绿叶,但枝干苍劲,别具一格。

“三两柴门傍竹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几扇破旧的木制柴门半掩着,旁边生长着茂盛的竹子。柴门通常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简陋门户,用以遮挡风雨或抵御野兽。它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梯形,还有的呈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柴门上往往雕刻着各种图案和装饰,如花纹、兽面、几何图形等。这些图案和装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可以增添房屋的美感。此外,柴门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柴门常常被赋予吉祥、平安、团圆等寓意。因此,人们会在柴门上贴上红纸、贴对联、挂灯笼等,以示庆祝或祝福。

“此处定无人挟弹”,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没有人携带弓箭准备射箭。这里“携弹”指携带弓箭,即准备射箭的意思;“挟”意为夹持,引申为携带。整首诗没有提及任何战争或冲突的场景,也没有提到与弓箭相关的人物。因此,这里的“携弹”很可能是指打猎或其他户外活动时携带弓箭的情况。

“青青乳燕出溪来”,诗人观察到一群刚出巢的乳燕从溪水中飞出。乳燕是燕子的一种幼鸟,通常在四五月份开始学飞。它们的羽毛柔软且色彩鲜艳,翅膀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飞行时需要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燕子是候鸟,喜欢在温暖的南方过冬,而在寒冷的北方则需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燕子在迁徙过程中会穿越大半个地球,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燕子在迁徙过程中会经过河流、湖泊、森林等地带,利用飞行时的振动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从而吸引伴侣。燕子是益鸟,它们在捕食害虫的同时,也会捕食一些小型动物,如昆虫、蛙类等。燕子的粪便富含氮素,可以作为肥料使用。此外,燕子还会帮助人类驱赶蚊虫等害虫,为人类提供保护。

这首诗以朱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图。诗中的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生机盎然,溪水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动。诗人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来到这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地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