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
而我行其间,宛如所翁龙。
大风吹倒人,欲避无所容。
有翼不得张,狂走急雨中。
数里乃一息,如出鲛人宫。
老树道边拜,疑我行雨工。
过午上五岭,攀缘入青空。
仰视万山巅,有气如炊笼。
下视田间白,云此锄田农。
兹行岂不苦,奇观亦已雄。
惜哉如此山,不与晓景逢。
不晓韩吏部,登华哭途穷。

【解析】

本诗是五律,共八句。首联“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写天昏地暗,群山如画的奇景;颔联“而我行其间,宛如所翁龙”写诗人行走其中,如龙腾空;颈联“大风吹倒人,欲避无所容”写大雨中诗人被大风卷起,无处躲藏;尾联“过午上五岭,攀缘入青空”写诗人在大雨中艰难地攀登上五岭,进入青空。全诗以风雨雷电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天地忽然变得昏暗无光,四周的山峰如同泼上了浓墨一般。我行走在雨中,仿佛成了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大风呼啸而来,将我吹得无法躲避,只得任由狂风肆虐,狂奔于雨中。几里路后才喘过气来,就像从海底走出一样。路边的老树对我行礼,好像在说,你是降雨的工匠啊。经过中午时分爬上了五岭,攀着险峻的山岭,一直向上爬去,到了高处。仰头望着山顶,那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蒸笼一般。低头看下去,田间白茫茫一片,云彩像锄头的把子一样。这次旅行虽然很辛苦,但眼前的美景也让人感到雄奇无比。只是可惜呀,这样美好的山景,竟然与晓日同辉的景色无缘相遇。不知古人韩吏部,登高望远却只能哭泣道穷。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诗作。诗中通过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意思是说天空突然昏暗下来,四周的山峰仿佛泼洒了墨水般浓重。此联用笔大胆夸张,以“忽”和“四山”二字渲染了气氛,使人感到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天地忽昼晦”一句,化用了王维《鸟鸣涧》中的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但王维写的是“闲”、“静”之境界,而这里则以“昼晦”形容“天地”,更显得气势磅礴。“四山”一词,既点出了地点,又突出了天气之恶劣。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气象万千,一扫前文的沉闷气氛,为下文作铺垫。

颔联:“而我行其间,宛如所翁龙。”意思是说,我在雨中行走,就像是一条龙在天空中翱翔一般。“我行其间”一句,承首联的“天地”、“四山”而来,由实及虚,写出了诗人行走在天地之间、四山之中的情景。“宛如”一词写出了诗人行走时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而“所翁龙”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行走时那种矫健雄劲的姿态。此联既承上启下,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颈联:“大风吹倒人,欲避无所容。”意思是说,大雨倾盆而下,我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连躲避的空间都没有。“风”与“雨”是此诗的两大主题,二者相依相生,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欲避”二字写出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中所感受到的那种恐惧感,而“无所容”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那种狼狈不堪的形象。此联不仅写出了风雨之大,而且写出了诗人在风雨中那种无助、恐慌的心理感受。

尾联:“数里乃一息,如出鲛人宫。”意思是说,走了几里地才能休息一下,就像是从海底走出一般。“一息”二字写出了诗人行走的艰难,而“如出鲛人宫”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在这种艰难环境中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此联不仅写出了风雨的猛烈程度,而且写出了诗人在风雨中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全诗通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的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