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逐秋风发,愁随秋夜长。
系书阳鸟远,促织候虫忙。
世已无刘表,家徒有孟光。
故衣寒未补,发箧动幽香。
【译文】:
秋风阵阵吹来,心情也随之激荡;秋夜漫漫无际,愁绪也愈发浓重。
系书的阳鸟飞远了,蟋蟀在角落里忙碌不停。
世上已经没有了刘表,家中只有孟光一人。
旧衣尚未补上,打开箱子就闻到幽香。
【注释】:
兴逐秋风发:兴随着秋风而兴起。
秋兴二首:秋天的感慨或情致。
次韵:依韵作诗的体裁。
阳鸟:即阳鸟子,一种鸟类,传说中常系书于其身上,故名。
促织:古代的一种昆虫,鸣声急促。
世已无刘表:刘表是三国时期人物,曾任荆州刺史、荆州牧等职。此处指代世俗之人。
家徒有孟光:孟光是汉代人,曾为汉元帝之宠妃,后被弃置,但依然保持贞节。此处指代自己的处境。
寒未补:旧衣尚未补上。
发箧:打开箱子。
幽香:香气幽雅。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秋天和人生感慨的诗。全诗以“秋风”和“秋夜”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首句“兴随秋风发”,直接点明了秋天的到来给诗人带来的心境变化。秋风是秋天的代表,它不仅带来了凉意和萧瑟的气息,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因此,“兴”字在这里既是形容词,也是动词,表示随着秋风的到来,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激荡起来。
第二句“愁随秋夜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愁绪。秋夜本就漫长,加上秋风和落叶的声音,更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这种情感的积累,使得诗人感到愁绪越来越浓重。
接下来的句子“系书阳鸟远,促织候虫忙”则是对诗人生活环境的具体描写。阳鸟子常常系书于其身上,所以这里用“系书阳鸟远”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而蟋蟀在秋天夜晚的叫声尤为频繁,因此用“促织候虫忙”来形容周围的热闹景象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世已无刘表,家徒有孟光”则是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感慨。刘表和孟光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刘表曾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孟光则曾是汉元帝的皇后。这里用这两个词来象征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寒未补”和“发箧动幽香”分别描述了诗人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和他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和秋季景色的描述,以及对个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变迁时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和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运用也十分精妙,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