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文章伯,不为时所知。
朱弦非众听,白璧易群疑。
海树生秋早,江船度越迟。
莫愁千里别,要作百年期。
诗句:“戴子文章伯,不为时所知。朱弦非众听,白璧易群疑。海树生秋早,江船度越迟。”
- 诗句释义:
- “戴子文章伯,不为时所知。”:这里提到“戴子”是指作者自己,自称其为“文章伯”,表示自己在文学或学问上有很高的造诣和声望。然而,尽管才华横溢,作者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认可或理解。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讽刺。
- “朱弦非众听,白璧易群疑。”:这里的“朱弦”指的是精美的琴弦,而“众听”则暗示了其高超的音乐才华。但即使拥有这样的才华,也难以获得众人的认可,反而容易成为别人怀疑和指责的对象。这表达了作者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以及不被理解的痛苦。
- “海树生秋早,江船度越迟。”:描述了秋天到来时,海边的树木已经开始变黄,而从越地(今浙江一带)回乡的船只却因为路途遥远而走得较慢的景象。这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漂泊感。
- 关键词注释:
- “戴子文章伯”:这里的“文章伯”是对作者自谦的说法,意指其在文学或学术方面的成就非常高。
- “不为时所知”:表示作者虽有着非凡的才能,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并不被广泛认识或重视。
- “朱弦非众听”:用“朱弦”比喻自己的音乐才华,而“众听”则意味着需要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 “白璧易群疑”:以“白璧”象征纯洁无瑕的高洁品质,而“群疑”则表示这些品质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群的质疑或误解。
- “海树生秋早”:这里的“海树”可能指的是海边的树木,它们在秋季来临之前就早早地开始枯萎,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美好。
- “江船度越迟”:描述的是越地回乡的船只因为路途遥远而行驶缓慢,这不仅反映了地理上的艰辛,也可能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迟疑和不确定感。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本人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在社会中获得高度赞誉但内心孤独的文人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朱弦”、“白璧”等,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色彩。
诗歌透露出作者对于个人才华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让诗歌本身具有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