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悬弧旦,翻成属纩期。
死同生一视,吊与贺相随。
灵运先成佛,刘叉懒说诗。
西风吹独树,谁谱凤鸣枝。

《挽罗榷院子远二章》是一首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的诗歌,通过其内容和形式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不谓悬弧旦:这里的“悬弧”指的是古代男孩在成年礼时悬挂白布以表示成年,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旦”则是指早晨或出生之时。整句的意思是,没有想到生命会在早晨就开始了终点的倒计时。

  2. 翻成属纩期:“属纩”原指将丝线系在病人的颈上,以便呼吸时感觉到它随着呼吸上下移动。这里的“翻成”意味着情况完全相反,原本期待的生命之光突然变得黯淡无光。而“属纩期”则是生命的最后期限。

  3. 死同生一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生死平等的观念,认为无论生命长短,死后都是平等的。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4. 吊与贺相随:在这里,“吊”代表哀悼,“贺”指庆祝。诗人表达了即使在哀悼之时,也能感受到周围人的欢庆情绪,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5. 灵运先成佛: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这里可能指的是他在某个阶段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如涅槃重生或精神升华。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生前成就的一种敬仰。

  6. 刘叉懒说诗:刘叉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诗人,这里提到他因为某种原因(可能与生活困境有关)而不再谈论诗歌创作。这个细节增添了诗歌中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

  7. 西风吹独树: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西风呼啸,吹动着一棵孤独的树。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凄凉和孤独。

  8. 谁谱凤鸣枝: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高贵,这里用“凤鸣枝”来比喻逝者生前的卓越成就或高洁品质,而“谁谱”则表达了对这些成就的赞美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生命终结、死亡观念、个人成就等主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