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兄生理浮,未寒先试木棉裘。
管弦四海华筵月,钟鼓半山僧寺秋。
醉里一尊歌浩浩,老怀万事叹休休。
故人相弃谁来往?
惟有殷勤白发留。

【译文】

七十的老兄生计飘摇,未到寒夜就试穿木棉袍。

管弦四溢四海华筵月下,钟鼓半山僧寺秋声中。

醉中一尊浩叹世事沧桑,老怀万事叹息休无终。

故人相弃谁去留?惟有殷勤白发留。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时年70岁。诗写中秋佳节,感慨人生之短、岁月之速,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七十老兄生理浮,未寒先试木棉裘。”起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点明自己今年已七十高龄,而生计却如水上浮萍,随波逐流。“未寒先试木棉裘”,既写出了气候寒冷的客观情况,又表达了自己对抵御严寒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年迈体衰,力不从心。这两句一开头就给读者造成了一种苍茫、凄凉的感觉。

颔联“管弦四海华筵月,钟鼓半山僧寺秋。”承启自然,由景入情。上句写诗人置身繁华的节日之中,耳畔是管弦乐声阵阵,眼前却是华美的宴席;而下句写诗人置身幽静的寺庙之中,耳旁传来的是钟鼓之音。“四海”与“半山”,“华筵”与“僧寺”,两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诗人生活的孤寂。

第三联“醉里一尊歌浩浩,老怀万事叹休休。”以饮酒为引子,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进一步渲染。诗人在酒醉之中唱起慷慨激昂的歌曲,然而心中却有万千感慨,无法排遣。“万事”一词,既指眼前的一切,也隐喻着诗人一生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挫折。“浩浩”和“休休”两个词分别形容了歌声的洪亮和心中的感叹,使得整句话富有层次感和音乐美。

末联“故人相弃谁来往?惟有殷勤白发留。”诗人用一个设问,将内心的孤独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想到自己的老朋友都已经离他而去,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我这个老人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白发陪伴着我,继续前行。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失落,也透露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将诗人的孤独、无奈和期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心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