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堂堂福禄人,衰门衅咎独何深。
学违素志元安命,老哭才孙最损心。
暑载渔舟翁挽柩,夜归僧屋鬼同林。
庭前桧竹阴阴在,陈迹如今岂可寻。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举世堂堂福禄人,衰门衅咎独何深。”
- “举世”指全世界的人,都享有荣华富贵。
- “福禄人”指的是享受着福气和俸禄的人。
- “衰门”意指衰落的家庭。
- “衅”通“衅”,意为祸端、灾祸。
- “咎”是罪过或过错。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整个天下人都享有福禄而自己家庭却陷入困境的感慨。
- “学违素志元安命,老哭才孙最损心。”
- “学违”意味着违背了原本的学习意愿或原则。
- “素志”通常指的是最初的志向或理想。
- “元安”在这里可能是指勉强适应或接受现实。
- “才孙”可能指的是有才华的后代。
- 这两句表达出由于违背初衷而导致的内心不安和悲伤。
- “暑载渔舟翁挽柩,夜归僧屋鬼同林。”
- “暑载”形容夏季炎热。
- “渔舟”指的是渔船。
- “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 “挽柩”意味着抬棺材。
- “夜归”表示在夜晚归来。
- “僧屋”可能指寺庙里的小屋。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渔民回家、晚上僧人返回寺院的画面,反映了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
- “庭前桧竹阴阴在,陈迹如今岂可寻。”
- “亭前”指的是庭院前的桧树和竹子。
- “阴阴”形容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的样子。
- “陈迹”指的是过去的遗迹或痕迹。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但同时也感叹这些美好已不再,现在无法追寻了。
综合分析:
此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通过对不同人物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以及个体命运的无奈。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