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湫注目一时同,绝顶孤攀似发蒙。
历历蜗庐迷远近,依依蚁垤抱西东。
穹青一色秋无价,积水千寻日耀空。
振袂无言聊引望,海天云尽见飞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登黄龙洞后岩绝顶望太湖》。下面,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灵湫注目一时同”
  • “灵湫”指的是太湖中的一个小岛,也被称为“灵山”。
  • “注目”意味着全神贯注地观察。
  • “一时同”表示在那一刻同时出现。
  • 整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绝顶之上,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到太湖中的那个小岛。
  1. “绝顶孤攀似发蒙”
  • “绝顶”指的是山峰的最高点。
  • “孤攀”指的是孤独的攀登。
  • “似发蒙”表示像刚睡醒一样。
  • 整句诗表达了作者独自攀登至山顶的感受,仿佛刚刚醒来一般。
  1. “历历蜗庐迷远近”
  • “历历”指的是清晰可见的样子。
  • “蜗庐”是古代隐士居住的小房子,比喻隐居的地方。
  • “迷”有迷惑、迷茫的意思。
  • “远近”指近处和远处。
  • 整句诗形容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远方和近处的隐士居所,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
  1. “依依蚁垤抱西东”
  • “依依”指的是依恋不舍的样子。
  • “蚁垤”是蚂蚁筑成的土堆,这里比喻小岛。
  • “抱”有拥抱、环绕的意思。
  • “西东”指方向。
  • 整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顶上环顾四周,看到的都是围绕小岛的湖水,像是一群蚂蚁围绕着蚁窝一般。
  1. “穹青一色秋无价”
  • “穹青”指的是青色的天空。
  • “一色”表示一种颜色,这里是青色。
  • “秋无价”意指秋天的美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 整句诗赞美了秋天的天空之美,认为它的美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1. “积水千寻日耀空”
  • “积水”指的是水面上的水。
  • “千寻”是一个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今天的六百多米长。
  • “日耀空”意指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天空。
  • 整句诗描绘了夕阳下,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太阳的光芒照射下来,照亮了整个天空的景象。
  1. “振袂无言聊引望”
  • “振袂”指的是展开袖子的动作。
  • “无言”表示没有说话。
  • “引望”即引导眺望。
  • 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高处静静地展开袖子,默默地眺望远方的景象。
  1. “海天云尽见飞鸿”
  • “海天”指的是大海和天空。
  • “云尽”表示天空中的云彩已经消失殆尽。
  • “飞鸿”指的是飞翔的大雁。
  • 整句诗描绘了在高空中俯瞰,可以看到天空中的云彩已经完全消散,只剩下大雁在空中飞翔的壮观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卷。从黄龙洞的绝顶到太湖的湖面,从清晨的朦胧到傍晚的辉煌,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如“灵湫注目一时同”、“穹青一色秋无价”、“积水千寻日耀空”等诗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整首诗既有宏大的画面,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