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从上国接英游,晚卧沧江擅一邱。
无复谢公携处妓,空馀陶令去时舟。
千章古木排云起,一派寒泉傍石流。
客至不须谈世事,小亭已扁四宜休。

【注释】

  1. 上国:指京城,京城在唐代称为“上国”。英游:英俊的游子。谢安(320-385),晋朝名士、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军事家。他晚年隐居东山,与谢道韫(329—407)夫妻相依为命,过着隐居生活。陶令: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当权贵之傀儡而辞官归隐,后成为田园诗派的鼻祖。去时舟:指辞去彭泽县令时的小船。
  2. “千章”二句:指山中树木参天,排列云起;寒泉傍石流。
  3. “客至”二句:指客人到来时,不要谈世间事。四宜休:指小亭四面都是适宜休息的地方。
    【赏析】
    《和唐县尹山居》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同登高丘,眺望远方景色,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写自己早年离开京城,与名士结交,后来退隐到这山间,晚来仍可独享清幽之美。颔联写与名士谢安结伴同行的情景,陶渊明辞官归隐,只带一小舟而去,所以此处用其典故。颈联写山中树木繁密,泉水清澈,环境优美。尾联写山中亭台楼阁四周都是风景优美的处所,因此客人来了不必多言世事,只在此地休息就行了。全诗以山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向往山中隐居生活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同登高丘,俯瞰远处景色,抒发了对隐居的向往之情。诗中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