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簇千峰一嶂开,乾坤间气此胚胎。
百灵受职环真宅,五纬回光拱夜台。
鲁国共悲祠庙毁,闽关不见子孙来。
干戈未息诸生老,独抱遗书咏七哀。
【注释】
攒簇:聚集。
开:开辟。
乾坤间气此胚胎:乾坤之间孕育着一种正气(指朱文公)。
真宅:指真正的居所。
五纬回光拱夜台:五纬(即金、木、水、火、土)星辰在夜晚环绕着夜台(墓穴)。
鲁国共悲祠庙毁:鲁国的孔庙和孔林都被毁坏。
闽关不见子孙来:福建的门户再也看不到子孙来扫墓了。
干戈未息诸生老,独抱遗书咏七哀:战乱还没有平息(指靖康之变),诸生(读书人)年事已高,只能抱着先贤的遗书,吟咏《七哀诗》。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朱熹的诗。诗中对朱熹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首句写朱熹墓地所在之地。这里地势高峻,群峰罗列,宛如一座屏障,将天地分隔开,形成一处清幽绝尘的净土。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他一生却饱受争议和非议,其墓地也因被认为“非圣贤之正宗”而被破坏。诗人对此深感痛心,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悼念词。
次句写朱熹墓地之景。这里,群山万壑汇聚成一片翠绿,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同时,这也象征着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他不仅为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成为了后世学者学习的楷模。
第三句写朱熹墓地周围环境之美好。百灵鸟纷纷围绕在这座真正的居所周围,它们或飞翔或鸣叫,仿佛在为这座圣地献上一曲赞美之歌。这既是对朱熹崇高地位的肯定,又是对他伟大成就的赞扬。
第四句写朱熹墓地之辉煌。五颗星辰环绕着夜台(墓穴),犹如众星捧月般地照耀着它,使其更加显得庄严肃穆。这不仅象征着朱熹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光芒,更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五句写鲁国孔庙和孔林被毁坏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更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的不满与忧虑。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风气的存在和蔓延,才导致了朱熹等先贤的不幸遭遇和墓地的破坏。
第六句写福建门户再也看不到子孙来扫墓的情景。这不仅仅是对于现实情况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他呼吁人们要牢记先贤们的遗训教诲,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不要重蹈覆辙。
最后一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面对战争还未平息的现实,他依然怀揣着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独自抱着先贤的遗书进行吟咏。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先贤的忠诚与尊敬,更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