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岩凿石有规模,不学桃源旧画图。
亭作人稀林鸟乐,锡飞天老野云孤。
雨馀石井泉深浅,烟淡虎门山有无。
说与山灵莫分别,从教仙穴看浮屠。
【解析】
本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诗人在岩上凿石架岩,不学桃源旧画图,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亭作人稀林鸟乐”,是说人烟稀少而林木葱茏,使山林鸟儿感到快乐;“锡飞天老野云孤”,是说仙山的锡飞天像一位年迈的老人,独自飘浮在空中,表现了仙人的高远脱俗和仙山的幽寂冷清。最后两句是说,我与山神说好了:你不要将我看作一个道士,还是让我看看你那神仙洞府吧。表达了对仙山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架设岩石凿石有规模,不像桃源中旧时画卷。
亭台人迹罕至树林间鸟鸣声悦耳,像仙山中的锡飞天一样高傲孤独。
雨后石井泉深浅不一,烟岚轻淡虎门山上有无变化。
向山神诉说我不要被当作道士,还让我看看你那神仙洞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仙境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抒发对仙境的向往之情,表现了他对仙道的热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第一、二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一座巍峨壮丽的仙山突兀耸立在天地之间,它由无数座山峰连接而成,犹如一架巨大的云梯直通天际。诗人登上仙山后,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景物都体现了仙山的自然风光。
第三句以仙山中的锡飞天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仙山的孤高冷清。“锡飞天老”指的是锡飞天这个仙人,他已修炼成仙多年,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他虽然已经修炼成仙,但仍然像一位年迈的老人一样孤独地漂浮在天空中。这里的“老”字既指年龄,也指仙人的心境。
第四、五句是对前面景物的进一步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仙山的宁静与祥和。诗人来到仙山后发现,这里的人迹罕至,只有几只鸟儿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仙山上没有炊烟袅袅升起,也没有车马行人往来,给人一种幽静之感。这种环境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尾联写诗人与山神的对话,表达出了他对仙山的向往之情。诗人向山神诉说自己并非真正的道士,而是想看看你那神仙洞府。这一举动说明他对道教并不感兴趣,反而对仙道更感兴趣。他希望通过进入洞府来感受一下仙家的生活。这种渴望表明了他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