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削玉插晴空,淋漓秀色含鸿蒙。
世间万物有时易,惟有青山今古同。
隐君山下营茅屋,烟霞笑傲逃尘俗。
日长心境鹤俱闲,自扫白云松下宿。
溪头觅句行迟迟,童子囊琴归竹篱。
猗兰调古少人听,等闲何处寻钟期。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首句“危峰削玉插晴空,淋漓秀色含鸿蒙”,通过“危峰”和“晴空”的对比,展现了山峰之高峻与天空之广阔,同时“淋漓秀色含鸿蒙”则暗示着山间的景色如同天地初开时一般清新脱俗。第二句“世间万物有时易,惟有青山今古同”,则表达了一种对世间变迁的深刻感悟,即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青山始终如一。
第三、四句“隐君山下营茅屋,烟霞笑傲逃尘俗”,“隐君山下”可能指的是隐居之地,而“营茅屋”和“烟霞笑傲逃尘俗”则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场景。尾联“日长心境鹤俱闲,自扫白云松下宿”,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以及他选择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体现了一种归隐自然的哲学思想。
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束缚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诗句的逐一翻译和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