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溪桥路,阴森枫树林。
岸随青嶂转,家在白云深。
画史分明意,山人去住心。
劳形何日已?
于此欲投簪。
诗作
朱泽民画窈窕溪桥路,阴森枫树林。
岸随青嶂转,家在白云深。
画史分明意,山人去住心。
劳形何日已?
于此欲投簪。
译文
在朱泽民的画作中,我看到:
幽深的溪流小桥,周围是茂密的枫树林;
溪桥蜿蜒曲折,随着青翠的山峦转过;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家就坐落在白云之中。
画中的意境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追求。
画家的生活似乎并不轻松,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未来。
何时才能不再为生计劳碌,能够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朱泽民笔下的一个静谧而深远的山水景象。首两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构建出一个宁静、深邃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桥、阴森的枫树林等元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感和深邃感。
接下来两句转向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诗人表达了对画家生活的好奇和关注,同时也透露出对画家未来命运的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诗人感叹自己已经为生计劳碌多年,何时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这种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使得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心理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带来了深深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