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城头刻漏迟,清霜如雪扑帘飞。
雁声随地梦回枕,月色满怀人捣衣。
塞北将军犹索战,江南游子苦思归。
呼鹰插箭从围猎,苜宿秋高马正肥。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铁瓮城头刻漏迟,清霜如雪扑帘飞。
译文:铁瓮城头的报时钟声走得很慢,清晨的霜如同雪花一样洒落在窗帘上。
注释:铁瓮城,又称瓮城,古代军事防御设施,通常建有城墙包围,形似瓮。这里指的是城门上方的瞭望台。刻漏,即刻石计时的装置,古代用于测量时间。清霜如雪,形容清晨的霜非常冷,像雪花一样。扑帘飞,形容霜气飘落在窗帘上,像是在空中飞舞。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早晨景象,通过“铁瓮城头刻漏迟”展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而“清霜如雪扑帘飞”则生动地刻画了霜气的冷峻和飘洒。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雁声随地梦回枕,月色满怀人捣衣。
译文:听到远处的大雁叫声,仿佛在梦中回到了家乡,月光下的心情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
注释:大雁,指候鸟群中的一员,常被用来象征秋天和迁徙。这里指的是秋日的天空中传来的大雁叫声。梦回枕,形容听到大雁叫声后产生了强烈的回家乡的愿望,就像梦境般虚幻而又真切。月色满怀,指月亮高悬在天空,给人一种明亮、温暖的感觉。捣衣,指妇女们用杵和棒捶捣衣物,以去除衣物上的灰尘和污渍。
赏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听到大雁叫声时的强烈思乡之情,以及夜晚月光下的温馨与寂寞。通过对大雁和月亮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塞北将军犹索战,江南游子苦思归。
译文:边塞的北方将领还在请求出征,而南方的游子却渴望回到故乡。
注释:塞北,指的是北方边疆地区,通常指代战争频繁的地区。塞北将军,指驻守边疆的将领。索战,意为请求出战或要求战斗。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通常指和平稳定的地方。游子,原指在外游荡的人,此处特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苦思归,形容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北方和南方的景象,诗人揭示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也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呼鹰插箭从围猎,苜宿秋高马正肥。
译文:放飞鹰隼、插上弓箭准备参加围猎,苜蓿草地秋高气爽时马匹长得特别壮实。
注释:呼鹰插箭,指准备狩猎的工具和动作。围猎,一种古代的狩猎方式,通常在秋季进行。苜蓿,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种子可以用来喂养家畜。苜宿秋高,形容天气晴朗,草地生长茂盛。马正肥,指马匹因为气候条件良好而长得健壮肥美。
赏析:此联展现了狩猎的场景和秋季的丰收景象。通过对狩猎活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比秋高气爽的草地和肥壮的马匹,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活力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