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矣郑录事,功名与愿违。
须翘如插戟,体弱不胜衣。
白日长江去,青山何处归。
崇台三酹酒,目断雁南飞。

萨都剌《凤凰台望祭进士郑复初录事》赏析

《凤凰台望祭进士郑复初录事》是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一位已逝进士的深切怀念。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追忆及对其功名未遂的同情。

首句“已矣郑录事”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能实现理想生活的惋惜。接着,“功名与愿违”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绪,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须翘如插戟”,形象地描述了郑录事体态之弱小,连站立都显得吃力,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描写,也象征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步履。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郑录事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后两句“白日长江去,青山何处归”则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后的空虚和迷茫。这里,“白日长江去”不仅指时间的流逝,还暗示着友人生前忙碌的身影和逝去后留下的巨大空白;而“青山何处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最终归宿的不确定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的孤独和失落。

在这首诗的结尾,“崇台三酹酒,目断雁南飞”,通过饮酒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追思与悼念。这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目送大雁南飞的情景,寓意着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期许和祝福。

《凤凰台望祭进士郑复初录事》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通过对郑录事生前状态和逝世后的影响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怀念和敬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物的纪念,更是对所有因命运多舛而离我们而去的人们的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