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四月路,佳景集芳辰。
花落石桥水,鸟啼山树春。
吟归山似画,醉卧草如茵。
衲子清游处,何妨问病人。

注释:

鹤林: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

四月路:指四月的山路。

佳景集芳辰:好的景色都集中在美好的时辰。

花落石桥水,鸟啼山树春:花儿落了,石头桥下的流水潺潺,山间的树木上小鸟的鸣叫声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吟归山似画,醉卧草如茵:诗人在山中吟诗归来时,觉得山峰宛如一幅画;喝醉酒躺在床上,仿佛躺在绿色的草地之上。

衲子清游处,何妨问病人:和尚们经常去清游的地方,我为何不可以问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病中作的一首七律,通过描写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首先来看第一句“鹤林四月路”,鹤林是地名,而四月是季节,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所处的环境或心境。诗人选择在四月这个时节来到鹤林,可能是因为他想要寻找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或者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这种选择可能与他的病情有关,也可能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花落石桥水,鸟啼山树春”描绘了鹤林的美丽景色。诗人用“花落”和“鸟啼”这两个生动的动作,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易逝的感叹。这两句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第三联“吟归山似画,醉卧草如茵”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这里的“吟归”和“醉卧”都是诗人在自然中的活动,它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而“山似画”和“草如茵”则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态。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状态,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中所要传达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一句“衲子清游处,何妨问病人”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中的“衲子”可能指的是和尚,或者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游玩、吟诗作赋,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然而,当诗人因为疾病而无法参加他们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有些遗憾和失落。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积极地面对疾病,努力地恢复健康。

整首诗以鹤林为背景,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在病痛中的坚强和乐观,以及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