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花木昔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
金谷东风只芳草,绿窗晴日自杨花。
莺儿老去空台树,燕子归来无主家。
回首繁华歌舞地,景阳宫沼夜闻蛙。

【解析】

此诗首联写洛阳花木,以“昔日如霞”和“尽委沙”作比,写出了洛阳在战乱中的凋零景象和诗人对洛阳的无限怀念。颔联承上启下,用金谷园和绿窗春色来对比洛阳的荒凉,表现了对往昔繁华的追怀。颈联写景,莺儿空台树犹存,但燕子归来无主家,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之后洛阳的萧条和荒凉的感慨。尾联写景,景阳宫沼夜闻蛙声,抒发了诗人对洛阳残破、人民疾苦的同情,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收复洛阳的心愿。全诗情感悲愤而又沉痛,语言质朴,却含蓄深沉,有一股苍茫悲凉之感。

【答案】

①洛阳:即洛阳城,今属河南省洛阳市。②花木:指洛阳城内的花草树木。③霞:指晚霞。④酸风:指寒风刺骨。⑤芳草:指野草。⑥杨花:指柳絮。⑦莺儿:黄莺鸟。⑧老去:指老死。⑨台树:指亭台上的古槐树。⑩主人:指当官的人。

译文:

曾经繁华盛丽的洛阳,如今花木凋零,冷风吹雨,满目荒芜。只有金谷园里的芳草依然繁茂;而绿窗下的杨柳,在晴日里,又飘满了洁白的杨花。昔日洛阳城内外的莺儿,现在只剩下空荡荡的楼台树影,而那些飞回的燕子,再也找不到它们的巢穴了。回想起当年洛阳歌舞升平的日子,现在只能从景阳宫内的池塘里,听到青蛙鸣叫的声音了。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流寓洛阳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洛阳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他对洛阳被侵占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的同情,以及渴望恢复中原的迫切心情。

首联写洛阳花木,以“昔日如霞”和“尽委沙”作比,写出了洛阳在战乱中的凋零景象和诗人对洛阳的无限怀念。颔联承上启下,用金谷园和绿窗春色来对比洛阳的荒凉,表现了对往昔繁华的追怀。颈联写景,莺儿空台树犹存,但燕子归来无主家,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之后洛阳的萧条和荒凉的感慨。尾联写景,景阳宫沼夜闻蛙声,抒发了诗人对洛阳残破、人民疾苦的同情,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收复洛阳的心愿。全诗情感悲愤而又沉痛,语言质朴,却含蓄深沉,有一股苍茫悲凉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