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长干寺,松柏萧萧云日鲜。
故堠尚存铜雀瓦,断碑犹载晋朝年。
石坛幡影风吹动,辇路砖花雨滴穿。
惟有长廊旧时月,几回缺后几回圆。
在欣赏《游长干寺》这首古诗之前,让我们先对诗句进行逐行分析。
“秦淮河上长干寺,松柏萧萧云日鲜。”
- 这句描绘了长干寺的位置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松树和柏树环绕着寺庙,晴朗的天气让云更加鲜亮;
“故堠尚存铜雀瓦,断碑犹载晋朝年。”
- 这里提到了古时遗留下来的烽火台(堠)上仍可见到曹操时期的铜雀瓦,说明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得以保留;
“石坛旛影风吹动,辇路砖花雨滴穿。”
- 描述了石头制成的坛子和飘动的幡旗随风而动,以及车轮行驶过的路面因雨水而显得格外光滑,生动地捕捉到雨中景象的细节;
“惟有长廊旧时月,几回缺后几回圆。”
- 这句话表达了月亮从长廊上落下,经历了几次缺和圆的过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更替。
下面将对这些诗句进行翻译:
- “在秦淮河上的长干寺里,松柏和天空中的云彩都很清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依然可以看到古时的烽火台上残留的铜雀瓦,那些记载着晋代历史的断碑仍然在述说着往事。”
- “在石坛上,风儿吹动了飘动的幡旗;在辇路上,雨点打湿了路面,留下了一处处精美的花纹。”
- “只有长廊上那旧时的月亮,经历了几次残缺和圆满。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萨都剌对这座古老寺庙的深刻情感,以及他对时光流转和历史遗迹的无限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和文化遗址的尊重与留恋。
通过对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萨都剌是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在他的作品之中。《游长干寺》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