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常道士人不识,终岁看山不下楼。
隔屋书香开酒瓮,卷帘树色入茶瓯。
云深石磴麋鹿下,月黑花崖猿鹤愁。
安得飘然出尘鞅,长年送别若为游。
寄良常伯雨·良常道士人不识
终岁看山不下楼
注释版译文赏析
《寄良常伯雨》——萨都剌
良常道士人不识,终岁看山不下楼。
隔屋书香开酒瓮,卷帘树色入茶瓯。
云深石磴麋鹿下,月黑花崖猿鹤愁。
安得飘然出尘鞅,长年送别若为游。
注释:
- 良常道士人不识:形容一个名为“良常”的道士,其身份和形象在诗人心中是陌生且难以辨识的。
- 终岁看山不下楼:表示这位道士一生都在山上,未曾下山过,对外界的生活毫无兴趣。
- 隔屋书香开酒瓮:描述在一个有书香的房间内,打开酒瓮,享受着读书和饮酒的乐趣。
- 卷帘树色入茶瓯:通过窗帘观看外面的景色,这些景色被纳入到茶杯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云深石磴麋鹿下:形容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一只麋鹿正在石阶上悠然自得地行走。
- 月黑花崖猿鹤愁:在月光昏暗的花崖边,猿猴和白鹤显得十分忧愁,增添了一份凄美的氛围。
译文:
良常道士人们并不熟悉,我终年都在山上,从未下过楼。他居住在一座有书香气息的房子里,每天喝着酒享受生活。透过窗帘,我能看见外面的风景,那些景色仿佛已经融入我的茶杯中了。每当夜晚降临,山中的云雾缭绕,一只麋鹿悠闲地行走在陡峭的石阶上。月光昏暗时,花崖上的猿猴和白鹤看起来十分忧郁。
赏析:
这首诗以“寄良常伯雨”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一位未知、隐居山林的道士深深的好奇与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位道士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山、水、树木、云雾等来渲染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此外,诗中也蕴含了深深的人生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