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棹偏惊临水雁,过淮时买出罾鱼。
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窗夜读书。
【注释】
移:移动。棹:船桨。罾(zēng)鱼:用竹制的网捕鱼。
偏惊:偏巧,恰巧。临水雁:在水面上飞过的大雁。
时:常常。
得句:得到一句好的诗句。无人和:没有人和我共同欣赏。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前二首写自己从高邮乘小船到邵伯(今江苏邵伯镇),见水边有野鸭,于是把船移至水中捕鱼的情状,并描写捕鱼、读书的情景。这里,诗人写到捕鱼,就想到“渔翁”这一题材。渔翁是《庄子·秋水篇》中的人物,他与河伯辩论于北海之滨,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乎?吾今日见之于渔父。”渔父即指渔翁。渔翁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出现频率颇高,几乎成为隐士的代表。渔父形象最早出现在《庄子》。在《庄子·秋水篇》里,庄子借河伯与海神的对话,描绘出一个渔父的形象。他说:“吾闻海之神者,鸟兽莫能测其智;鱼鳖莫能测其知;其乐观内虚,万物以为偶,则条达而福持。”渔翁的形象是隐逸生活的化身,也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隐喻。因此,渔翁这一形象也经常用来比喻那些不慕荣利的人。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从高邮乘小船到邵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移棹到水边,正赶上几只大雁掠过水面。这情景使诗人想起渔父。因为渔民常常在河边捕鱼,所以渔父也就成为了渔翁的代名词。诗人在河边捕鱼,有时还能买到新鲜的鱼来下酒,十分惬意。不过诗人更感兴趣的,还是捕鱼时的那份自由自在。他一边捕鱼,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江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三句写有时得到好的句子,却没有人能够和他一起分享这份乐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时候诗人得到了一些美好的诗句,但是没有人能够和他一起欣赏这些诗句的美好,只能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这份快乐,独自面对这美丽的江景,感受这份美好。
最后一句写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在房间里读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着窗外的风和雨,沉浸在书海中,感受文字带给自己的那份愉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