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蛩集草树,凄然亦何繁。
行子在远道,岂不思故园。
禾稻上邱垄,鸟雀知欣喧。
田园可终老,轩冕何足言。

译文

秋虫聚集在草木上,凄凉哀怨何其繁。
行走的人在遥远的路,难道不思念故乡。
禾稻生长在土丘上,鸟雀知道欢快喧哗。
田园可以终老,高官显位有何意义。

注释

  • 闻秋蛩有感:听到秋虫的声音有所感触。
  • 秋蛩集草树:秋天的蟋蟀聚集在草丛和树木中。
  • 凄然亦何繁:凄凉的样子也显得多么繁杂。
  • 行子在远道:行走的人在远方的路上。
  • :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 岂不思故园:难道不会思念故乡吗?
  • 禾稻:指稻田中的稻谷。
  • 上邱垄:长满庄稼的田埂上。
  • 轩冕何足言:高官显位又算得了什么。

赏析

《闻秋蛩有感》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五律诗。全诗通过描绘秋虫、行人、田野、官职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诗的开头“秋蛩集草树,凄然亦何繁”,以秋虫作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旅途的孤独和寂寞,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行子在远道,岂不思故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行子”指的是行走在外的旅人,而“故园”则是指自己的故乡。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强烈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渴望和怀念。

在后四句,诗人通过对田野、官职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禾稻上邱垄,鸟雀知欣喧”,描绘了田野上的景色和鸟儿欢快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感受。然而,这种美好却被现实的官场生活所掩盖,使得诗人感到无奈和失望。

最后两句“田园可终老,轩冕何足言”,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能够在田园之中终老一生,而不是被官场的名利所束缚。

《闻秋蛩有感》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诗歌风貌的重要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