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故人贫且穷,燕山野客疲且聋。
拥炉不觉残火白,开窗忽见月明东。
乃知清景不可得,得诗一笑衰颜红。
夜深吹烛且睡去,楼外落雁呼霜风。

【注释】

  1. 青原:地名。
  2. 故人:旧友、老友。
  3. 燕山:指今北京附近一带的山区。
  4. 拥炉:抱着火炉。
  5. 残火白:炉中的余烬已烧得通红,映得四周一片白色。
  6. 开窗忽见月明东:推开窗户,看到月光从东方照射进来。
  7. 清景不可得:美好的景致很难再见到。
  8. 得诗一笑衰颜红:读到这首诗后,我不禁笑了,我的容颜也因之而焕发出红润之色。
  9. 夜深吹烛且睡去:夜深了,点上蜡烛,暂且睡觉吧。
  10. 落雁: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色。
  11. 霜风:《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形容萧瑟凄凉的秋风。
    【赏析】
    《夜坐赠秀才》,是诗人在友人家中与秀才夜坐时所作,抒发了对人生易逝、美好时光难以再现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青原故人贫且穷,燕山野客疲且聋。”通过描写青原故人和燕山野客的贫穷与疲惫,展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然而,正是这种艰辛的生活,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这里的“穷且聋”,既表现了他们的经济状况,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和辛酸。同时,这两句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颔联“拥炉不觉残火白,开窗忽见月明东。”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在炉旁,看着炉中余烬逐渐变白,忽然发现窗外的月亮已经升起。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更通过“不觉”、“忽见”等词语,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沉醉在这个美好的境界里。
    颈联“乃知清景不可得,得诗一笑衰颜红。”诗人感叹,美好的景色已经难得一见,但当他读到这首诗后,却因为其中的文字而感到愉悦,甚至让衰老的面容也变得红润起来。这里,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赞美。
    尾联“夜深吹烛且睡去,楼外落雁呼霜风。”诗人在读完这首诗后,觉得心情舒畅,决定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好好休息一下。他点亮了一盏烛光,准备进入梦乡。然而,就在这时,他听到了楼外传来的大雁叫声和寒风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在为他送行。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景象结束了全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以“夜坐赠秀才”为题,通过对青原故人和燕山野客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中坚守友谊的精神风貌。诗人借物抒情,借景生情,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